资源简介 1.1.1 生物的特征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理解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2.通过观察、讨论,能够理解并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请每名学生说出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不能重复)学生回答。(专心致志,踊跃参加,气氛活跃)教师:提问学生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特征?你们是怎样区分它们的?自然界有生物和非生物,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将不同的生物区分开来?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生物的特征。(二)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师展示:鱼(在鱼缸里)、石头、菊花(带有枯枝)等。提问:观察并区分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你总结出生物所具有的特征吗?1.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生物?(2)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怎样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生石花是生物吗?钟乳石是生物吗?人是生物吗?珊瑚虫是生物吗?拖把、扫帚是生物吗?粉笔是生物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观察和分析插图,独立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识图、学会观察、学会联系实际归纳总结。学生:独立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最后教师点评总结。2.点评要点:(1)有生命的物质称为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是: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生物之间发生的捕食;b.生物能进行呼吸,如人、植物等;c.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出汗;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如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e.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的萌发、破壳而出的幼鸟;f.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如同一株植物上有不同颜色的花;g.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根据某一物体是否需要营养,进行呼吸、排泄、生长和繁殖,对刺激做出反应等特征,来判断其是否是生物。(3)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3.科学观察的方法有:肉眼观察;借助显微镜、放大镜等仪器观察;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及时记录实验结果;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各抒己见,共同学习,开阔视野,共同提高,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结合实际归纳总结能力。(三)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教师:文本知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对于生物的特征,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生物现象你有疑惑,不能很好的解释,提出来,大家一起探究。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说出疑惑:教师为学生疑问做准备,如:区别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是一个物体的集合,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或它们)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 非生物对刺激有明显反应 对刺激没有明显反应能生长 不能生长需要营养 不需要营养能繁殖后代 不能繁殖后代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不能适应和影响环境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没有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般由细胞构成 没有细胞结构PAGE1.1.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知识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情感目标: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重点:调查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难点:组织学生观察和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生命是美丽的,生命现象是神奇的,面对色彩缤纷的自然界,你也许会为春草的萌发、新生儿的诞生而欣喜,会为秋叶的凋零、生命的远逝而叹息;你会赞美“天高任我飞”的鸟儿,也会感叹“海阔凭我跃”的鱼儿。你想过没有,每天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是哪些生物呢?你对它们熟悉吗?想一想,议一议: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的生物及环境。今天我们就当一次“小小科学家”,调查一下我们身边的生物。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内容,结合教材中图形,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法指导:调查,科学分类。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1.两人合作探究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①为便于调查过程能顺利、便捷地进行,需设计调查表格。模拟教材提供的调查方案以及调查表格,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对校园植物的调查方案的设计以及调查表格的设计。②如果让你调查一袋种子的发芽率,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可靠性。你该怎么做呢?③调查中应当注意哪些事项?问题(2)①对校园植物种类的调查结束后,对所调查的这些植物种类,应如何归纳与整理?②生物归类有哪些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得到:(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方法之一。可以抽样调查。对数据结果进行科学处理。(2)对生物分类,可以较好的研究生物。3.师生互动教师点拨、讲解问题A: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实地调查要明确目的要求,准备材料用具,依据一定的方法与步骤。学生实践活动:学生实地分组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完成生物调查表。问题:请将所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你还想到了什么?教师点拨、讲解问题B: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科学方法,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生物进行归类,按形态结构特点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还可以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等。4.教学评价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出激励性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四、知识梳理、归纳整合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2.学生回答:(1)调查的一般过程有哪些?(2)生物分类的方法有哪些?3.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五、达标检测、巩固提升1.巩固训练一。2.巩固训练二: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3.巩固练习三: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反思与评价】完成本节学习情况记载与教学评价。自我评价过程与方法 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行为教学过程中再优化优化问题 优化方法12教学反思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1 生物的特征 教案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 1.1.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教案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