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3.尝试制定探究计划,设计探究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会选择并控制变量。4.尝试编写探究报告。5.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1.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3.探究实验的实施。4.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展示自己的宠物观察日记。师:多数同学观察很仔细,描述的也很生动,非常好;有部分同学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如,让小狗到指定的地点“方便”,为什么困难?二、资料分析,解决问题师: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你能说出一种吗?生:积极举手回答师:播放视频资料,总结动物行为的概念和意义。引出动物行为从获得途径看,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大类。请同学们分析,判断书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生:讨论后答问。师:动物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是否有意义?生:思考后做出肯定回答。师: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有何不同?对动物生存意义有何区别?生: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生存的基础,学习行为是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而形成的行为,学习行为,提高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师:请说说我们人类是否更需要学习?生:略师生共同讨论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局限性?生:略 师:有些同学自认为是“天才”,学习不用功;有的同学学习非常刻苦,但不注意学习方法,你是怎样对待学习的?生:思考师:不同等级的动物学习能力有差别吗?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吗? 生:思考后回答。 师:动物为了生存且需要学习,作为人类自己呢? 生:思考三、交流总结,自主学习 师生讨论:动物的行为分先天性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是学习得来的。通过对比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认同人类自己要想认识世界,就必须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第二课时】一、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师:介绍背景资料。 生:提出问题。二、全体参与,制定计划 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 生:幼虫摄取某种食物的行为是先天性的还是学习得来的,应该从这个幼虫还没孵化开始实验,否则所得结论没有说服力。 师:实验用的叶片和滤纸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生: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滤纸的大小、颜色应和叶片的大小、颜色一致。三、观察记录,实施计划 师:按照讨论的内容,确定本小组探究实验的材料、对照实验,选择变量,然后开始实验操作。 生:开始探究实验 师: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要以积极的态度进行观察。 实验结束后,师生讨论:菜青虫取食行为是什么行为?为什么?四、交流总结,撰写报告 师:请各小组汇报本组的实验结果。 生:小组代表汇报。 师:为了更好地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把探究实验的结果以报告的形式编写下来。本次探究报告的编写要注意的重点是制定计划,详细写出计划部分。 生:写探究报告。【板书设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动物行为 2.意义:维持动物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二、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