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8页的练习一第5~7题。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这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不同统计图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2.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会各类统计图表示数据的不同方式和反映数据的不同角度,提高选择、应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3.使学生在调查统计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图的应用价值;初步培养处理数据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主动交流的能力。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统计表或统计图。采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每小组准备米尺一把,每人准备计算器一个;多媒体课件。▍流程一:回顾旧知,谈话引入谈话: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追问:如何根据需要选择统计图呢?同桌两人说一说。班级交流。在交流中明确:如果要直观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如果需要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如果需要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可以选择扇形统计图。相机补全板书:条形统计图 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 数量的增减变化扇形统计图 部分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谈话:学习统计图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统计图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要进行相关练习,并开展实践活动。通过练习,进一步学会根据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学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流程二:应用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5题。(1)出示文字和扇形统计图,理解统计图的意义。指名读题。提问:这幅扇形统计图表示什么?这是一个完整的扇形统计图吗?还缺少什么?说明:这幅扇形统计图表示了王阿姨种的各种蔬菜的面积和菜地总面积的关系。还缺少种萝卜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追问:你能算出种萝卜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吗?指名口答。说明:把蔬菜地的总面积看成单位“1”,用1减去其他三种蔬菜地所占的百分比,得到的差就是种萝卜地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算式为1-20%-35%-21%=24%。(2)根据扇形统计图完成计算。出示问题:其中黄瓜的种植面积是80平方米,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学生独立计算,完成书上填空。班级交流想法。提问:你是怎样根据黄瓜的种植面积计算出其他三种蔬菜地的种植面积的?说明:先根据黄花地的种植面积和黄瓜地占蔬菜地总面积的20%,用黄瓜地的种植面积除以其对应的百分率20%,计算出单位“1”的量的大小(也就是蔬菜地的总面积)。再根据蔬菜地的总面积和其他三种蔬菜地所占的百分比,分别计算出其他三种蔬菜地的种植面积。核对算式和最后答案。追问:如何检验计算的得数是否正确呢?说明:可以把四种蔬菜地的种植面积相加,看看是否等于“合计”那一栏的总面积。(3)分析比较。谈话:根据扇形统计图和相应的数据计算,我们得到了这张统计表。你能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提出一些问题吗?学生提问,指名回答。可以指导学生提出类似于以下问题:“哪种蔬菜的种植面积最大?”“种植韭菜的面积比种植黄瓜的面积多多少平方米?”每个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你是根据统计图还是统计表找到答案的?提问:什么样的问题看统计图回答更加方便?什么样的问题看统计表回答更加方便?小结:统计图可以更加直观地比较出各种蔬菜种植面积的多少,而统计表反映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更加具体。2.完成练习二第6题。(1)出示题目和两幅统计图,指名读题。提问:这两幅分别是什么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说明:第一幅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全班女生50米跑测试的成绩情况;第二幅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是顾英个人五个学期50米跑测试的成绩情况。追问:从这两幅统计图中,你能了解到什么?在小组里说说你获得的信息。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班级交流。(2)提问:上面的数据还可以用什么统计图表示?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两人说说自己的想法及理由。班级交流。提问:“顾英所在班级女生50米跑测试成绩”还可以用什么统计图表示?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是什么数量?如何得到每个部分的数量?说明:“顾英所在班级女生50米跑测试成绩”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的应该是获得各个等第的具体人数,用总人数20乘各个等第所占的百分率,就可以得到各个等第的具体人数。追问: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顾英所在班级女生50米跑测试成绩”吗?为什么不合适?说明: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数量随着时间的增减变化,而这里是同一时间里四个等第的人数,不存在增减的变化,所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不合适。提问:“顾英五个学期50米跑测试成绩”还可以用什么统计图表示?为什么用折线统计图?说明: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数量的增减变化。出示空的统计图。学生独立计算,并完成书上的统计图。班级展示学生完成的统计图,说说完成的过程,其他同学评价。(3)提问:“顾英所在班级女生50米跑测试成绩”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和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各有什么特点?说明: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各个等第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则是具体的人数,可以看出各个等第具体的人数是多少。提问:“顾英五个学期50米跑测试成绩”用这两幅统计图表示,又各有什么特点?说明: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每学期的成绩,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则既可以直观地反映每学期的成绩,又清楚地反映每学期的成绩变化情况。▍流程三:实践活动1.完成练习一第7题。(1)确定调查项目。谈话:要想知道我们班同学的课外阅读习惯怎样,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谈话:我们可以参考以下问题来了解。(出示书上的四个问题,指名读一读)提问:你们觉得我们班可以选择哪一个调查项目进行调查?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全班讨论决定选择哪一个调查项目。(2)调查数据。提问:我们可以怎样设计调查表进行调查?学生自由发表观点。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指导调查表的设计方式,应该包含姓名以及数量。各小组制作调查表,并在组内调查数据、填入表格。班级展示各小组的调查表,汇总数据。(3)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提问:根据这些数据,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分析、评价我们班同学的课外阅读习惯?说明: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再填入统计表,再根据统计表制作统计图。班级交流确定如何分段,再共同进行分段整理、填入统计表。提问:根据统计表,制作成哪一种统计图更方便我们分析数据?各个小组先讨论确定选择哪一种统计图,再制作统计图。各小组各自制作统计图。班级展示各小组的统计图,比较选择哪一种统计图可以更好地表示数据。(4)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提问:根据统计图,你怎样评价我们班同学的课外阅读习惯?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追问:对于课外阅读习惯不太好的同学,你有哪些建议?(5)完成第7题第4问。提问:如果要比较不同班级或不同年级同学的阅读习惯,可以怎样展开调查?班级交流,说说可以调查的方法以及过程。说明:比较不同班级或不同年级同学的阅读习惯,我们可以分这样几步去实施:先确定调查的问题,再设计调查表。接着分工去各班级或者各年级进行调查。调查各年级的阅读习惯时,由于人数太多,可以每个年级随机选择相同的人数调查。最后,再根据调查的结果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2.完成“动手做”。出示操作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并理解。提问:看懂操作的要求了吗?操作时要注意什么?说明:松开直尺后,要用最快的速度再次按住直尺,并尽量使食指不要上下移动,这样测量的数据才更加准确。指名上台演示,其他同学观察。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地反映某个同学的反应速度?只测量一次得到的数据准确吗?交流中明确:可以多测量几次,计算每个人数据的平均数。出示活动要求:(1)4人一组展开活动,每人做6次,并记录活动的数据。(2)根据活动数据,用计算器计算每人的平均数,在教材第112页的方格纸上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3)小组内结合制作成的统计表或统计图,交流从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小组活动,教师巡视,给予指导。选取个别小组展示统计表或统计图,比较该组每个同学的反应速度。提问:要比较各个小组同学的反应速度,用哪个数据比较合理?说明:可以计算各个小组数据的平均数,再比较每组的平均数。各小组用计算器计算自己小组的平均数,班级里进行比较。追问:想一想,要比较男、女生反应速度的差异,可以怎样收集、整理数据?交流中明确:可以先将上面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再分别计算出男、女生的平均数据各是多少,以此比较男、女生反应速度的差异。▍流程四:全课小结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一 扇形统计图3 统计图应用练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思想 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三类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已经有了认识,课堂开始时以同桌讨论的方式进行梳理,通过板书,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接着,指出本节课练习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时目标更加明确。设计思想 这道题目的教学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理解扇形统计图、补全扇形统计图;第二个层次是根据数据进行计算,这个层次的重点是理解计算的方法,运用六年级上学期所学习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相关知识进行计算,并指出验算的方法;第三个层次要求学生自由地提问,在提问和回答中感受统计表和统计图反映数据的特点。练习课的设计要注意,不需要做大量的题目,而是要用好每一道题,充分挖掘题目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这样练习的效果更好,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也更到位。设计思想 先充分理解两幅统计图,为接下来选择其他形式的统计图表示数据打下基础。交流还可以用什么统计图表示信息时,要充分说明理由。最后比较不同的统计图表示相同的统计内容时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个再次选择和比较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培养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能力。设计思想 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能力训练的要求更高。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且在各个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还要使学生完整地经历整个过程,积累调查统计的活动经验,掌握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