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3《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设计课标解读本节对应的“内容要求”是:“阐明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对应的学业要求是:“建构并使用真核细胞的模型,阐明细胞各部分结构通过分工与合作,形成互相协调的有机整体,实现细胞水平的各项生命活动”。基于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基础及高中生物学课标要求,教学重点放在“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上。教材分析本节承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通过探讨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细胞核的结构,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也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有进一步认识。因此,本节内容在知识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教材的设计也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动手制作模型的情境。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学习了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对细胞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节学习作了铺垫。但学习完本节细胞核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统一的认识,构建知识的整体性。高一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但对于资料分析仍是一薄弱环节,信息获取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本节通过导入视频,借助各种图片,设置不同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以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四、教学目标1.通过对“细胞核有什么功能”资料的分析,阐明细胞核的功能。2.根据对细胞整体与局部的认识,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3.通过资料分析、细胞整体结构和功能的总结,认同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教学难点: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教法学法:教法:演示--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探究法等的适当结合运用。学法: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析、观察、讨论等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用具:采用传统板书与现代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六、教学准备教师:PPT课件,问题收集学生:预习课程,提出问题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设计思路通过问题探讨说明细胞核的重要性。结合资料分析,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得出细胞核的功能。通过讲解,认识细胞核的各部分结构及功能,体会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最后结合课本内容,进一步总结“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知道细胞结构完整对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性。通过“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制作”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建立对细胞的整体认识。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导入 【创设情境】 展示我国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图片,了解克隆猴的诞生过程,并思考决定克隆猴性状的结构是什么。 【思维热身】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提出猜想和假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细胞核的探究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细胞核的存在 【展示图片】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存在情况 了解熟记知识。 明确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结构。细胞核的功能 【问题驱动】 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教材第54-55页“思考·讨论”栏目;展示每个资料,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对资料逐个进行分析并总结细胞核的功能。 资料1:黑白美西螈的核移植实验 核移植后长大的美 西螈是什么肤色? 此实验可以得到什 么结论? 资料2:蝾螈受精卵横溢实验 1.蝾螈的受精卵的 分裂和分化与什么结构有密切关系? 2.该实验室如何设 置对照的? 资料3:变形虫的切割实验 1.该实验又是如何 设置对照的? 2.该实验的结果可 得到什么结论? 资料4: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1.新长出来的伞帽是由柄还是由假根决定? 2.只做嫁接实验能否说明伞帽的形成一定是细胞核的作用?如果不可以,那该如何设置实验? 【形成概念】 小结: 资料2: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资料3: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 细胞核控制代谢。 资料1 :生物体性状的遗传主要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资料4 :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细胞核控制遗传。 阅读资料,思考问题,分析总结资料。 资料1:学生探究得出结论:核移植后长大的美西螈是黑色的,与提供核的个体皮肤颜色一致,说明美西螈的皮肤颜色由细胞核控制。 资料2: 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分析,理解“有核”与“无核”之间形成相互对照,而“无核”部分后来又移植了细胞核,这形成了自身前后对照。说明了细胞核控制细胞的分裂、分化。资料3:变形虫的生长、分裂、应激性等生命活动由细胞核控制。实验设置对照的方法与资料2相似。资料4:伞藻嫁接实验说明伞藻的形态结构与假根有关,但不能证实是细胞核的功能;核移植实验说明了伞藻的形态结构特点取决于细胞核。 总结:细胞核的功能是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通过一系列实验的探究与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几个实验结论的比较分析,形成概念,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细胞核的结构 【过渡】 有人把细胞核比喻成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为什么能成为细胞的“控制中心”呢?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细胞核有如此重要的功能,那么它必然有独特的结构。 【图片展示】 课本第56页图3-10细胞核结构模式图,逐一讲解细胞核各结构组成: 【思考】 1.核膜有几层?有几层磷脂(双)分子层?有选择透过性吗? 2.代谢越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多还是少?核孔有选择透过性吗?什么物质能进出核孔? 3.唾液腺细胞和神经细胞谁的核仁较大? (提示:神经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蛋白质合成不旺盛,唾液腺细胞能分泌蛋白质类激素,所以细胞蛋白质合成旺盛) 4.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 逐一学习细胞核的结构: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质。 ①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②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 ③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④染色质(DNA和蛋白质组成) 1.2;2;4;核膜对于物质进出细胞核具有选择透过性,允许离子和小分子通过。 2.代谢越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多。核孔具有选择性,允许RNA和蛋白质通过,DNA不能通过。核孔是核质之间的交换的通道。 3.唾液腺细胞;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代谢越旺盛的细胞,蛋白质合成和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越频繁,代谢越旺盛的细胞,往往核孔数量多,核仁大。 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抓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主线,保持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知识内化的能力。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总结】 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角度对本章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理解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如何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形成概念: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建立生命系统观和结构功能观。建构模型的介绍及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过渡】 如何把看不到的细胞进行形象化外显?可采用很重要的科学方法——建构模型。 【展示】 认识三种模型的表现方式。 【任务布置】 完成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制作 查阅资料,利用合适的材料学习并制作模型。 通过模型制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理解物理模型的含义及构建过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课堂小结 通过ppt课件制作概念图总结本节内容作业布置 完成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制作板书设计 第三节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的结构 三、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教学反思“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制作”有足以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建立对细胞的整体认识。通过模型制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小组合作意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物理模型的含义及建构过程,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