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第一章 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 课 型 新授课 序号 1教育 教学目的 知识方面 1.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 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能力方面 1.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积累知识的能力情感价值观 1. 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2.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重点 1. 生物的多样性 2. 生物的特征难点 1. 遗传的多样性 2.应激性 3.新陈代谢的概念关健 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 2. 以演示实验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共性教法 实验观察法、交流活动法、谈话法、归纳法 教具 演示实验、图片、挂图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组织教学: 授课内容: 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 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这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一、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教师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交流 本节从开始就突出生态学观点,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交流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挂图等,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提出课题,所以要教师课前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资料。(一)物种多样性 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 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 过程: 1.将全班分组(约4人一组),推选组长。 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纸上,相互交流,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 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 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 讨论: 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 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 结论: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约200多万种,其中70%动物,22%植物和真菌,5%单细胞生物 (二)遗传多样性 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控制其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也是不尽相同的。 例:金鱼品种,菊花品种2万-2.5万个 学生分组统计交流 各小组表达交流 学生观察 师生归纳、得出结论 学生讨论,举例说明 第一次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很重要,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课前培训,以承担分组的任务,并多花时间给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并布置学生建立生命档案册。(三)生态系统多样性 1、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 (一)、演示: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 1、在学校附近的池塘中取一些水样,放在烧杯中 2、用滴管吸取一些水样,滴加1-2滴于载玻片中央,加上盖玻片。 3、利用显微镜观察水样 讨论:在水样中,即有生物,也有非生物,从中你看到了多少种生物?你是如何区别水滴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的? 结论:生物的共同之处,也是有别非生物的是:它们都是“活的”,是有生命的。 (二)、生命的表现――生物的基本特征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能使生物“趋利避害”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观察现象、讨论 教师引导 学生举例说明 观察插图。 学生举例说明例:向日葵花的向日性,含羞草等 2、生长发育: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等 3、繁殖和遗传: 例:母鸡生蛋、熊猫产仔等 4、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命的标志,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在此基础上才有生长、繁殖、应激性等。 新陈代谢: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汗液和尿液,这些现象都是新陈代谢。 小结 练习:13-2、3 学生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讨论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 观察后让学生继续讨论,师生参照教材插图。 让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补充,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提 高 与 发 展 教 学 反 思昆虫的种类为什么这样多? 昆虫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繁殖能力强 (2)体型小 (3)食量小、食物杂 (4)有很强的选择适宜生活环境的迁移能力 (5)有很强的适应性 (6)多变的生存行为 沙漠中的“饮水站” 地处热带的非洲沙漠气候非常干燥但是这里也有天然的“饮水站”,这个“饮水站”并不是清泉而是一种植物它的名字就叫“旅人蕉”它的供水源头在粗大的叶柄基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