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抛物线”单元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一)内容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2.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本单元内容结构图如下:(二)内容解析内容本质:本单元是在抛物线的几何情境中,抽象出抛物线的几何特征,然后建立其标准方程,再利用标准方程研究其几何性质,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蕴含的思想与方法:本单元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形结合与坐标法.当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分类整合等思想方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知识点上下位关系: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直线与圆的方程、椭圆、双曲线的基础上学习的,特别是抛物线与椭圆、双曲线同属圆锥曲线,其研究路径与椭圆、双曲线大致相同,是椭圆与双曲线知识的延续.育人价值:本单元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会合乎逻辑地、有条理地、严密精准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学建模等方面的素养.教学重点:抛物线的概念、标准方程与简单几何性质.二、目标和目标分析(一)单元目标1.了解抛物线的实际背景,感受抛物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以及它的简单几何性质.3.了解抛物线的简单应用.(二)目标解析达成上述目标的标志是:1.通过实例(抛物运动轨迹、探照灯反射镜面、卫星接收天线),知道抛物线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2.通过实际绘制抛物线的过程认识抛物线的几何特征,给出椭圆的定义.能类比椭圆、双曲线的方法,通过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得到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能在直观认识抛物线的图形特点的基础上,用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推导出抛物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等简单几何性质.能用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能通过抛物线与方程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建立曲线的方程、用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方法.3. 通过将关于抛物线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关于抛物线的数学问题,运用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简单的几何性质解决关于抛物线的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关于抛物线的实际问题,发展数学建模素养.类比用直线方程与圆、椭圆、双曲线的方程研究直线与圆、椭圆、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用直线方程与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研究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知道直线与抛物线的公共点个数与直线的方程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的个数的关系,从而体会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方法.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学生对坐标法已有了比较深的认识,通过前面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方程的学习,对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基本思想方法有了了解,但是,在建立抛物线方程的时候,如何建立坐标系是第一个教学问题.在教学中,应明确“适当”的“标准”是所得方程简单,能较好的反应曲线的性质,适当的方法是尽可能使曲线关于原点及坐标轴对称. 观察抛物线知道,它具有对称性,并且过定点垂直于定直线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当坐标系,通过对比几种建系的方程得出最简的.2.在掌握了开口方向向右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之后,再考虑开口方向向左、向上、向下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第二个教学问题.教学中,应通过类比来建坐标系得出方程.3.在研究抛物线的几何特征时,对于焦点弦问题,是第三个教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两个方面——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及抛物线的定义,就能解决问题.4.在研究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时,通过联立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得方程,由此判断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是第四个教学问题.在教学时,联立方程消元后,要注意二次项系数是否可以为0,要分类讨论.教学难点:(1)发现抛物线几何特征;(2)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圆、椭圆与双曲线,对解析几何的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画板的动态演示效果,包括演示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抛物线的几何特征、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五、课时教学设计本单元共3课时,具体分配如下:第1课时,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第2课时,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一);第3课时,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