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曲线的分析复习目标:窗体顶端理解并掌握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并能利用外界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原理熟练地解决有关光合作用曲线的一些问题,如关键点的移动问题等。学会从题干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推导。学情分析:窗体顶端光合作用专题是高考热点,难度比较大,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来比较吃力。如对于点的移动问题与面积的一样问题部分学生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般以强记的方式记住了结论再去做题,无法完成一些深层次的题目。部分学生连知其然都没有做到,在做题中时常出现错误。所以教师复习该部分内容时要注意挖掘知识点的根本意义,通过典型题目的解释和训练,能让学生学会这部分题型的解决方法。复习重难点: 补偿点与饱和点的意义及其在条件改变之后的移动方向。用光合作用曲线的与横纵轴形成的面积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量。光合作用随时间变化曲线中各关键点含义。特别是在自然条件下,有关午休点出现的一般情况与不出现的特殊情况。密闭条件下,一昼夜与一直光照使容器内气体产生的不同变化。窗体底端复习过程(主要分析两类光合作用曲线):引入:展示光合作用过程,学生回忆光合作用所涉及的反应过程。光合作用过程需要多种物质和条件的参与,请学生回答各种因素影响的是光反应还是暗反应。过渡: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光合作用,可以用图像模型来表示。多媒体展示:1. 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CO2浓度)变化曲线请学生回忆c,a,b三点的含义,并用文字进行叙述。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这三个点的理解。纠正有些学生的理解偏差,如认为饱和点是b点对应的曲线上的点。点的移动问题改变外界条件例:如图为某植物25℃时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已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原来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从理论上分析,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应该是A、a点左移,b点右移,c点下降B、a点左移,b点右移,c点上升C、a点右移,b点左移,c点上升D、a点右移,b点左移,c点下降学生填空:据题目(25℃ 30℃),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a点:为了维持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通过适当 增大光合作用,故 移动。b点:暗反应 ,利用ATP和[H]的能力 ,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光强 (大于/小于/等于)原来光强,故 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点移动的根本原理,做到心中有数。例: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用沉水性植物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将水绵浸没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人工白炽灯作为光源,连续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测定在不同距离下水绵产生的气泡速率,其他条件不变,结果如图所示。(分)若培养液中缺乏Mg2+,同样情况下完成该实验,则a点 。若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NaHCO3,同样情况下完成该实验,则a点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的信息提取与转换能力。如距离表示光照强度,气泡产生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通过两道例题归纳出以下结论(学生填空)。(1)不考虑光合作用若呼吸速率增加,则补偿点 ;若呼吸速率减小,则补偿点 。(2)不考虑呼吸作用若 (有利于/不利于)光合作用,补偿点左移,饱和点右移;若 (有利于/不利于)光合作用,补偿点右移,饱和点左移。改变生理特性(学生绘图)阳生植物的饱和点与补偿点一般都高于阴生植物;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般弱于阳生植物。1.2 面积的意义呼吸作用强度看作一定值,其函数图像即为c点发出的与横轴平行的线,故o-b的呼吸消耗量为:S2+S3;光合作用从c点开始,到b点速率达到最大故o-b的光合作用有机物合成量:S1+S3;综上考虑,o-b光合作用有机物积累量:S1-S2。(学生讨论)S2的含义。2. 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2.1 自然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一般是夏季晴朗天)(S3) (S1) (S2)a点:凌晨呼吸作用最弱点b点:开始光合作用bc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c点: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d点:午休点(温度过高,为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水分,部分气孔关闭)e点: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此时有机物积累量最大ce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ef段: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f点:停止光合作用一昼夜有机物积累量:S1-S2-S3一昼夜有机物合成量:请学生上台演示。例:(改编2011.福建)下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的变化曲线,(1)18:30时,玉米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吸收CO2量 (大于/小于 /等于)线粒体释放的CO2量,理由 。(2)为缓解花生的午休现象,请你提出解决方案: 。设计意图:1.整株植物与叶肉细胞的区别是常考点。学生经过思考之后一般能够区分,但是在叙述理由时的文字组织能力需要多加锤炼。2.第二问的设计能够加深对午休点产生原因的理解。3. 提示一些特殊植物(如玉米)在中午时部分气孔也会关闭,但由于其能利用细胞间隙中低浓度CO2,故无明显午休现象。例:(2014.山东)我省某经济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结果如图:图乙表示初夏某天在遮光50%条件下,温度、光照强度、该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的日变化趋势。8:00到12:00光照强度增强而净光合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注意读图,对午休点的考查有时会给出气孔导度。提示有些植物虽然出现疑似午休的现象,但其原因并不一定是气孔关闭。2.2 密闭环境中一昼夜植物光合作用曲线这里的纵坐标表示的是CO2浓度,所以研究速率变化需观察斜率。AD段: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D,H点: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DH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A,I点差值:呼吸作用净消耗量(I点高于A点时),光合作用净积累量(I点低于A点时)。例:夏季晴天,将装有某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置于室外,从凌晨0时开始,定期测定玻璃罩中某种气体含量,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本实验测定的气体是CO2B.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起始时间是6时C.若9时和12时合成有机物的速率相等,则9时的呼吸速率小于12时的D.与0时相比较,24时该植物的干重减少设计意图:再次强调斜率问题。例:(2014.海南) 将一株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里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在上述整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CO2浓度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A.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再升高 B.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 C.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删去划线部分后题目依然成立。设计意图:提示持续光照与一昼夜的区别。持续光照条件下,植株达到补偿点之后保持相对稳定。板书设计一.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CO2浓度)变化曲线1.点的移动2.面积的意义二.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1.自然环境下2. 密闭容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