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量一量,比一比教材分析本课是“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量一量、比一比、议一议等数学活动中经历用身上的“尺”测量物体的过程,使学生充分自主地参与到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教材主旨意在让孩子在实践操作活动中,能选择合适的“单位”作标准,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物品的长度或高度,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体会测量的实质。活动内容有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结合生活实际,巩固用尺子量物体长度、高度的方法,对所测对象形成清晰的表象。这里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让学生测量自己身体或身边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如教室长度、讲台高度、一庹、肩宽等。第二个层次是体会测量的实质,培养估测能力。会选择合适的“单位”,测量某种物体的长度。如教材中的“鳄鱼身长6米”应如何用合适的方式描述出来。学生选择不同“单位”进行描述,形成对6米的直观感知。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利用身边熟悉的“单位”作标准,来描述未知物体的长度或者高度。这个层次的活动形式更加开放。通过三个层次的活动,学生经历了解问题——抓住关键——应用知识——表述呈现——反思评价的过程,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和数感,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学情分析《量一量,比一比》是二年级上册的一节综合与实践课。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二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学生在本学期的第一单元已经认识了线段,形成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完成了对线段、厘米和米的认识。因此,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就不能仅满足于通过测量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上,而要注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并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体会测量本质,培养估测能力,构建不同物体之间的长度关系,发展学生的长度观念,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教学目标1. 在实践活动中,能够选择合适的实物来描述其他实物的长度,能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2.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估算能力,建立长度观念。会用合适的测量标准来描述其他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测量标准描述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大家认识他吗?(课件出示喜羊羊照片)这是喜羊羊,羊村里最聪明勇敢的羊。老师有很多关于他的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大家想不想听?生:想。师:一天灰太狼抓走了懒羊羊,并且用懒洋洋的生命要挟羊村。灰太狼说:“要想救回懒羊羊你们必须量出村口河里一条鳄鱼的身长是多少,如果2天内没有量出来,我就要吃掉懒羊羊”。第二天,喜羊羊叫来草原上的动物代表,当着灰太狼的面,用尺子量一根绳子的长度,说鳄鱼的身长大约6米。原来,昨晚他趁鳄鱼上岸休息时,小心地躲在鳄鱼身后用长绳量了鳄鱼从头到尾长度。这根绳子就代表了鳄鱼的身长。动物们都夸赞喜羊羊机智勇敢,灰太狼听后只能把懒羊羊放回了羊村。师:原来喜羊羊在解救懒羊羊时,用到了量一量和比一比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一比。(板书课题)二、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或高度Ⅰ.比一比: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这个长度。(1)图片直观感知“6米”的长短。师:看!这是青青草原村口的一条鳄鱼,通过照片你对这条鳄鱼的身长有什么感觉 (很长)师:如果将它与家里养的小金鱼比,怎么样 (比家养的小金鱼长很多)(2)借助熟悉的标准描述“6米”这个长度,理解“6米”的实际意义。师:同学们都认为这条鳄鱼很长,到底有多长呢 根据喜羊羊的测量,老师准备了一条6米长的绳子,将绳子两端拉直后大约就是这条鳄鱼的长度。在没有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哪位同学到前面来表示出鳄鱼的长度 可以以什么为标准?(提示:可以以我们身边熟悉的物体长度为标准估量)(板书:所选动物:鳄鱼)预设:学生上台展开双臂比划。预设:这头鳄鱼身长大约5庹师:你不仅善于测量还善于表达。他展开双臂来测量,发现要五个展开双臂的长度大约是鳄鱼身长长度。那同学们想一想,他是以什么作为标准,测得鳄鱼身长约5庹的呢?(板书:?标准:双臂展开的长度)师:估计一下,几名同学手拉手,就和鳄鱼的长度差不多了 (5个)【学情预设】学生可能预计不同的数量。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让5名学生手拉手,另外两名学生测量,看看是否大约是6米。(3)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体会用不同方式描述的价值。师:看看5名学生手拉手的总长度,你对这条鳄鱼的长度有什么感觉 你能告诉大家,这条鳄鱼到底有多长吗 【学情预设】学生再次回答:这条鳄鱼的长大约是5名学生展开双臂手拉手这么长(板书:测量结果:大约五名同学双臂展开手拉手的长度) 师:看来,用我们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作标准,去表示新事物的长度,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知道新事物到底有多长。(4)用不同的方式描述“6米”的长度。师:如果请同学们并肩站立,大约需要多少名同学才能有6米长呢 根据学生发言,组织学生站队,如果一次不成功可以通过实际测量进行调整。师:看来,20个同学并肩站着的长度就和鳄鱼的长度差不多,大约是6米。也就是说你们的肩宽大约是30厘米,20个同学并肩站着的长度大约是6米。师:你还能用其他的方式来描述鳄鱼的长度吗 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待会儿老师请同学上来分享你的想法。【学情预设】学生可能采取走步、摆课桌等方式描述鳄鱼的长度。【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鳄鱼长度的直观感觉到多角度描述,将抽象的“6米”与自己熟悉的事物的长度联系起来,既在应用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所选物体长度的认识,又达到了对“6米”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为后面的实践活动积累了活动经验。师:在我们身边,除了有足智多谋的喜羊羊,还有为国争光的奥运冠军,Ⅱ.练习:选择奥运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 在今年暑假的东京奥运会中,中国一名14岁小将全红婵三跳满分,夺得10米跳台金牌。(出示站在跳台上的照片)(1)图片直观感知“10米”的高度。师:通过图片,你对这个10米跳台的高度有什么感觉 (很高)(2)借助熟悉的标准描述“10米”这个长度,理解“10米”的实际意义。师:同学们都认为这个跳台很高,到底有多高呢 (预设:一栋楼、3层楼那么高) 谁能来描述这个跳台的高度吗?你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呢?(板书:所选物体:十米跳台)预设:10米跳台有5个门这么高,有9个我的身高这么高(板书:测量标准:学生身高)师:估计一下,几个同学的身高加起来大约是10米跳台的高度?【学情预设】学生可能预计不同的数量。(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大约9个同学的身高加起来是10米。)最后,课件动画展示结果。(板书:测量结果:大约9名学生的身高。【学情预设】学生再次回答,要求学生的回答要突出两点:以什么作为标准,量得的结果大约是10米。(3)用不同的方式描述“10米”的长度。师:你还会用什么作为标准来描述十米跳台的高度吗?(课桌的高度等…)三、课堂小结,升华经验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比一比活动,学会了用身体上和身边熟悉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来描述新事物的长度或高度,说一说你们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活动。(请同学们课后用数学小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设计意图】数学活动课重在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获得合作的乐趣。因此,在应用时要重视学生的操作,然后引导学生把收获的喜悦表达出来。四、知识拓展师:同学们,你知道吗?除了6米长的鳄鱼,10米的跳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比这长很多很多也高很多的桥梁,其中有一个桥梁,北盘江大桥的高度就有200层楼那么高。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桥梁,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课件播放拓展小视频)教学方法量一量,比一比所选动物:鳄鱼标准:双臂展开的长度测量结果:大约5名同学双臂展开手拉手的长度所选物体:十米跳台测量标准:学生的身高测量结果:大约9名学生的身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