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复习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复习 教案

资源简介

第7单元 平行线的证明
复习教案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的章末回顾与思考,是对本章知识的巩固运用。教科书以“为什么要证明、定义与命题、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顺序展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研究的是关注对证明的必要性的理解和证明意识的建立。本章所涉及的许多结论都是学生所熟悉的,教学时不能知识简单地证明过去所发现的结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章的重要概念,能熟练灵活地运用有关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整理本章知识点,经历严格的推理证明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借助生活实际和思考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多动手、多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回顾本章知识点,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本章有关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我的思考】
由于本章的多数结论学生先前已经探究过,因此在证明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循环论证的现象,教学中,在证明一个命题时。要引导学生区分哪些结论可以作为证明的依据,哪些不可以。本章是证明的起始阶段,重点是理解证明的必要性,初步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步骤和格式,所以教学时要控制难度。不宜补充难度过高,推理步骤过多的题目。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
1、课前将本章知识点分成四部分分给各小组,鼓励各组组长带领大家复习。
2、小老师便带领大家复习边绘制本章知识树。
3、质疑解惑,在脑中呈现出自己的知识树。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展示知识结构图,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本章知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教学时,边回顾边引导学生画结构图。
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
类型一 命题及其相关概念
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
A.对顶角相等吗
B.作∠A平分线AD
C.两个锐角的和大于90°
D.在线段AB上取一点C
2.命题“若ab=0,则a=0”是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若是假命题,请举一个反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
【教学说明】回顾本章主要知识点,教师根据复习情况给予总评,交待哪些地方是同学们需要注意的,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便于理解。
类型二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4.如图7-X-1,含30°角的三角尺DEF放置在△ABC上,30°角的顶点D在边AB上,DE⊥AB,若∠B为锐角,BC∥DF,则∠B的度数为(  )
A.30° B.45° C.60° D.75°
图7-X-1
5.2017·威海如图7-X-2,直线l1∥l2,∠1=20°,则∠2+∠3=________°
图7-X-2
【教学说明】这部分设置了本章重点知识,主要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类型三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外角定理
6.已知△ABC中,∠B是∠A的2倍,∠C比∠A大20°,则∠A等于(  )
A.40° B.60° C.80° D.90°
7.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7-X-4所示摆放,则图中∠α的度数是(  )
A.75°   B.90°
C.105°   D.120°
图7-X-4
三、组内小结:总结经验,强化重点知识。
四、课堂测试
10分钟内,完成习题,组内核对答案并赋分,对错题进行讲解。
五、核对各组分数,优胜组颁发奖杯。
六、总结
本节课你能完整地回顾本章所学的有关知识吗?你掌握了哪些证明角相等或不等以及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你遇到了哪些困难?觉得哪些地方不足?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放手让学生交流、讨论形成共识,对于学生的困难和不足,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
七:作业、从复习题中选取。
板书设计:本章思维导图
教学反思
通过归纳本章知识结构图,以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为重点,讲练结合,对于学生出错的地方及时纠正并进行强化,让学生达到熟练并且能够综合多方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