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3经过时间的计算(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3经过时间的计算(教案)

资源简介

经过时间的计算
学情分析
学生们已经认识了时间,并且对时分秒有了初步的认识。三年级的同学活泼大方,对外界的好奇心强。他们对本节课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非常感兴趣,并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教学工具
钟表图片
钟表模型
时间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简单的时间计算。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结束时刻- 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难点:
1、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结束时刻- 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
2、经历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化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演示法
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反馈预学单
《经过时间的计算》预学单:

把你方法用文字表述:
提示1:拨一拨钟表(你怎么拨的?)
提示2:数一数钟面图形(你怎么数的?)
提示3:画一画线段图
提示4:算一算(写好横式后思考,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课堂反馈预学单(反馈第三题)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完成了一份关于时间的预学单,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预学情况。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
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开始时刻是( ),结束时刻是( )。
完成语文作业的开始时刻是( ),结束时刻是( )。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
<注意数学语言的规范:--时--分>
师:完成作业用了多少时间,我们把它叫做经过时间。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经过时间的计算。板书【经过时间的计算】
二、探究方法我发现
1、阅读与理解
师:同学们,请看题目,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生:小明第一天上学,7时30分离家,7时50分到校。(引导学生用开始时刻、结束时刻描述) 板书【7时30分-开始时刻,7时50分-结束时刻】
师:数学问题是
生: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求经过时间)
(理解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是什么意思?初步感受经过时间需要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
师:同学们,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时需要注意(课件播放合作提示),时间5分钟。
2、分析与解答
(1)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合作提示:
先独立思考,想想小明上学经过的时间可能是多少?
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验证需要经过的时间。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你能听懂对方所表达的意思吗?(发放的材料:钟面圆片;模拟时钟;时间尺)
(2)汇报交流
师:时间到,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同学们听
预设 生1:直接数一数,7:30到7:50,分针走了20分钟。
【学生上台用钟表边数边拨】
师:你是用数的方法,还有同学也是用数的吗?(数-请3个同学上台数)
生2:7:30到7:50分针走了4个大格,是20分钟。
师:除了在钟表上数一数,我们还可以在线段图上数一数。
【播放钟表由曲线变到直线的过程,引导学生在线段图上找时间】
师:同学们请看,我们把钟面上的刻度线变成直,你现在能在线段上找到时间吗?比如7时30分,分针是指向6 【教师引导学生在线段图上找时间,学生在白板上找】
师:我们刚刚在钟表上数一数,在线段图上数一数,是用的数的方法。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3:都是7时多,直接用50- 30算出用了20分钟。
算式:7时50分-7时30分=20分
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直接用50- 30算出用了20分钟
师:所以你是用分减分,时减时,这就像我们学过计算方法一样,在计算时,个位上的数加减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加减十位上的数。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呢?
学生上台板书,让学生说一说算理,先算....再算.....从哪里算起(4个人说)
若出现7:30,为了更加清楚地表示这两个单位,我们用文字表示法。
小结:用计算的方法时,在同一个小时内,我们只要用分钟相减来求经过的时间。
3、回顾与反思
师:通过算一算,数一数,我们得出了小明上学用了20分钟,也就是经过时间为20分。
师:求经过时间,你会了吗?
生:经过时间=结束时刻- 开始时刻
师: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你们对刚刚所学的计算时间的方法掌握了吗?敢挑战吗?请看题目
【拓展延伸1】
第二天,小明上学迟到了,他是8时10分到的学校,他也用了20分钟,你知道他什么时候从家出发吗?
师:谁来大声的读一读题目。你能用这三个词来说一说吗?
生:8时10分是结束时刻,20分钟是经过时间,求开始时刻。
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单再展示:
1、拨钟表
2、数线段 (完成学习单)
3、算式:8时10分-20分= 7时50分
师:你怎么计算的?(重点让学生讲解竖式计算,借1当60)先算...再算...
师:和我们之前的竖式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关于开始时刻的问题,你会解决了吗?
生: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
师:看来同学们对所学的知识都能灵活运用,继续挑战。
【拓展延伸2】
第三天,小明同学为了不迟到,7时40从家出发,用了20分钟,你知道他什么时候到学校吗?
师:哪个同学用这三个词来说一说题目意思?
生:7时40分是开始时刻,20分是经过时间,求结束时刻。
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单再展示:
1、拨钟表
2、数线段
3、算式:7时40分+20分= 8时
师:你怎么计算的?(重点让学生讲解竖式计算,满60进1)先算...再算...
师:和我们之前的竖式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关于结束时刻的问题,你学会了吗?
生: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优化方法】
比较择优:
师:我们今天解决了三个问题,用了不同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盘点收获我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感受,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整理出数学模型:经过时间=结束时刻- 开始时刻
四、小明的周末
五、创新实践我提高
计算预学单第3题的经过时间,和同学比一比谁完成作业最快。
六、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