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及特点。2.认识到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影响。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2.通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保护两栖动物、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教学重点 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3学时难点 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4教学活动活动1 【导入】情境导入情境导入 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段,请学生思考 (1)小蝌蚪为什么会认错妈妈? (2)蝌蚪长什么样子? (3)青蛙长什么样子? 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和它完全不一样的青蛙的呢?本节课我们以青蛙为例来探索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奥秘。 板书: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通过学生们熟知的动画片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动2 【活动】青蛙的生殖青蛙的生殖 青蛙群聚蛙鸣阵阵的场景在什么季节什么地点最常见? 通过宋朝诗人赵师秀的《约客》一诗,说明青蛙的生殖季节在春末夏初。 请学生自学书上14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是否所有的青蛙都能大声鸣叫? (2)青蛙为什么鸣叫? (3)青蛙的卵细胞和精子在哪里结合? (4)青蛙为什么选择在春末夏初的水边聚集鸣叫? 对学生的答案做出适当的修正及评价。 小结青蛙的生殖的过程及特点。 阅读课本上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培养学生从课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活动3 【活动】青蛙的发育青蛙的发育 青蛙的卵在体外完成受精后变成了受精卵,受精卵是生命发育的起点,这些受精卵接下来会经历怎样神奇的变化呢? 请学生观看青蛙的发育的相关视频,回答下列问题。 (1)蝌蚪有哪些特点? (2)蝌蚪以什么为食? (3)蝌蚪在发育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展示从受精卵到成蛙的乱序照片,找同学完成排序。 出示蝌蚪与蛙的对比表格,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早期蝌蚪成蛙外形特征 呼吸器官 运动方式 生活环境 食物 通过列表格比较的方式,说明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属于变态发育。 观看视频,小组讨论问题答案,形成统一意见,小组内派代表回答问题。 把图片按发育顺序排列。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通过视频,更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获取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通过设计游戏,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活动4 【活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青蛙的生殖离不开水,青蛙的发育也必须在水中进行,一旦水环境发生问题对青蛙的生殖发育会造成哪些影响呢? 请同学们利用书上16页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应讨论。 (1)资料1中的青蛙为什么集群迁移? (2)材料2中环境条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对两栖动物的发展造成怎样的影响? (3)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从上述事实中你受到哪些启示? 对学生的回答做出适当的点评。 每到春末夏初的季节,在我们的周围还能听到阵阵蛙鸣,见到水中成群游动的蝌蚪么? 请学生替青蛙给人类写一封信,课后完成。 阅读课本上的资料分析,小组合作完成讨论。 小组派代表分享得出的答案。 培养学生分析资料,从资料中提炼信息的能力。 通过替青蛙给人类写信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更加深刻地理解环境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重要性。活动5 【活动】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请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关于其他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相关资料。 课前搜集资料,制成幻灯片向全班同学展示。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当众表达的能力。活动6 【活动】课堂总结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归纳本节所学内容 形成知识体系活动7 【练习】课堂反馈课堂反馈 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上的习题,并对学生的答案做出评判。 完成学案上的习题,小组订正答案。 当堂检测,及时复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