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济南版八年生物下册 5.2.1 人类的起源 教学设计课题 5.2.1 人类的起源 单元 五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教材分析 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节不少问题是悬而末决的,但是也正因为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从1863年英国赫胥黎首次提出“人猿共祖”的理论开始,适当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观点与神创论观点为的争论,引导他们认识到科学发展的历史上,存在着唯物和唯心观点的斗争。学习 目标 探究实践:列举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证据。概述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 科学思维: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与黑猩猩体质特征比较”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方面人类的变化。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浏览和筛选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追寻了人类的起源,得知人猿共祖,人和动物都是大地之子,因此要学会善待动物,善待动物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生命观念:认同自然选择在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关注科学动态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团结合作和科学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重点 1.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与黑猩猩体质特征比较”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人类自身形态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如图片、化石等)、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语言表达等能力难点 1.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与黑猩猩体质特征比较”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人类自身形态方面的变化。 2.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并且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要珍爱生命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关于人类的起源,我国有“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真的是这样吗? 分析问题 导入新课,引发探究兴趣讲授新课 视频:人类的起源 一、人类起源于古猿 1.现代类人猿 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都与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统称为类人猿。这些动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人和类人猿都属于灵长类动物。 2.比较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第27页“观察思考” 1.类人猿生活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中?尝试描述它们的运动方式。 类人猿主要生活在非洲和东南亚的热带森林中,树栖生活,以摇荡的方式运动,善于臂行或半直立行走。 2.为什么人的手比黑猩猩的“手”更加灵巧? 人类的拇指较大,能与其他四指对握,掌部相对较短,从而增加了人手的灵活性和动作的准确性;人的大脑皮层面积比黑猩猩的大,神经系统更发达;不断改变的环境迫使人类更加依赖工具,促使大脑更发达、双手更加灵巧。 3.类人猿与人类有哪些相似之处?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类人猿的外部形态、身体结构与人相似,后肢可以暂时直立,脸部无毛或少毛,没有尾,五官与人极其相似,有喜、怒、哀、乐等表情。这说明,类人猿和人类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它们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1)四种类人猿的比较 名称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长臂猿生活环境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森林非洲西部和东部赤道地区的热带森林亚洲苏门答腊岛的热带森林南亚、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活动方式臂行,较灵活,勉强直立行走多半生活在树上,雄性可生活在地上树栖生活,臂行,勉强直立行走树栖生活,臂行,也能用两足行走食性杂食以植物为主植物、少量昆虫等植物、少量昆虫等(2)人与黑猩猩某些特征的比较 项目黑猩猩与人相似的特征结论形态上肢明显长于下肢,身躯与人相似,后肢可以暂时直立,或用两条腿走路人类和黑猩猩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它们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结构脑、骨骼结构大体上和人类具有相同的类型行为非常机敏,有良好的记忆力,能发出为同类的猿所理解的多种声音表情和人一样具有喜、怒、哀、乐等丰富的表情点拨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区别 ①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四肢行走,而人类则是两足直立行走。 ②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使用天然工具但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③脑的发育程度不同:类人猿的脑容量小,人的脑容量大,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3.人猿具有共同的祖先 (1)“人猿同祖”理论的提出 ①1863年,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利用比较解剖等方法,首次提出“人猿同祖”的理论。 ②1871年,达尔文在他的著作《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中,论述了人类起源于动物,并明确指出人类和现代的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人类是由已灭绝的某些古猿进化而来的。 (2)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证据 证据证据内容结论最直接的证据——化石从古猿化石来看,古猿的犬齿和白齿发达,与猿相似;门齿小,与人相似。从已发现的人类化石来看,距今年代越久远的,在形态上与类人猿越相似;距今年代越近的,在形态上与人越相似①人类和类人猿是由古猿逐步进化而来的 ②人类与类人猿是近亲分子生物学证据黑猩猩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约为99%,大猩猩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约为98%胚胎学证据类人猿的孕期与人的相近解剖学证据人和类人猿的盲肠上都有阑尾,类人猿也有A、B、O、AB等与人类相同的血型病理学证据类人猿会患一些与人类相似的疾病,如感冒、肺结核等拓展 研究人类起源的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人类学家运用比较解剖学的方法,研究各种古猿化石和人类化石,测定它们的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从而确定化石的距今年代。埃及古猿头骨化石是目前发现的最原始的古猿化石。 注意 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不是由猴或现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二、古猿到人的演化 1.古猿的生活 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古猿。人类学家认为,在距今约1200万年以前,古猿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中,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生活。 点拨 通过对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古猿与现代类人猿有着更多的相似之处,现代类人猿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丛林生活,从而推测古猿的生存环境是热带森林。 2.古猿进化的外因 (1)环境变化是古猿进化的外因 随着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大片的森林变成了稀树草原,古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 (2)进化的结果 由于古猿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差异,从而产生了分化:①大部分古猿因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灭绝了;②有一些古猿从森林边缘退向深处,继续过着树栖生活,逐渐进化成了现代的类人猿;③另一些古猿被迫从树上转移到地面,改营地面生活,它们学会了直立行走,从而将前肢解放出来,用于取食和御敌,最终进化成人类。 古猿的进化结果可表示为: 提示 古猿的进化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气候的改变导致它们的生活环境由森林变成稀树草原,古猿进化方向发生了分化,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古猿进化的内因 (1)能否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古猿没有尖牙利爪进行攻击以获取食物,也不能快速奔跑逃避敌害。只能尽量发挥前肢的作用,利用树枝、石块等,来增强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古猿用后肢行走,而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天然工具。 (2)直立行走过程中身体的变化 经过漫长的时期,古猿的身体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下表所示。 身体结构变化最终结果前肢越来越灵活,逐渐变为上肢,“手”逐渐形成四肢行走的古猿逐渐转变成了两足直立行走的早期人类下肢骨增长身体重心下移骨盆变短增宽脊柱从弓形变为“S”形躯干和头逐渐适应直立的姿势点拨 ①环境的变化是古猿进化成古人类的外因,身体的变化是古猿进化成古人类的内因。 ②古猿的进化由环境改变引起,环境的变化导致古猿进化方向发生了分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③直立行走是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 (3)直立行走的意义直立行走的行为方式不仅使视野扩大、前后肢有了明确的分工,而且为脑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人类不断地进化。因此,人类学家将能否直立行走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现代人类中,偶尔会出现身披长毛的毛人或者长有尾巴的小孩。请尝试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是一种返祖现象。毛人或者长有尾巴的小孩是人类祖先某些特征的再现,这说明人是由古猿进化来的。返祖现象也是人类起源于古猿的一种证据 观察几种现代类人猿 通过观察思考完成问题 根据表格比较四种类人猿 进行人与黑猩猩某些特征的比较 知道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区别 了解“人猿同祖”理论的提出 知道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证据 拓展了解研究化石 知道古猿的生活 知道古猿进化的外因 分析了解进化的结果 知道古猿进化的内因 了解直立行走过程中身体的变化 分析思考问题 引导观察,适当补充内容 指导完成观察思考 给出表格,进行比较 给出表格进行比较 介绍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区别 概述介绍“人猿同祖”理论的提出 介绍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证据 拓展介绍研究化石 介绍古猿的生活 介绍古猿进化的外因 引导分析进化的结果 介绍古猿进化的内因 介绍直立行走过程中身体的变化 引导分析问题课堂练习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区别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B ) A.人能直立行走,有灵活的双手 B.人有喜、怒、哀、乐等表情 C.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D.人有发达的大脑、语言和意识 2.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是( B ) A.同现代人一样,过着陆栖社会生活 B.同古猿一样,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丛林生活 C.同古猿一样,过着以树栖为主的寒带丛林生活 D.同古猿一样,过着以洞居为主的热带丛林生活 3.促使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最重要的外界因素是( A ) A.生活环境发生变化 B.降雨量的加大 C.气温的变化 D.身体结构的变化 4.下列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现代人和现代类人猿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B.现代人与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是古猿进化为人类的最直接证据 C.古猿的一支进化为现代类人猿,一支进化为现代人 D.人猿同祖,但现代人和现代类人猿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5.(2020 湖南郴州)从古猿到人类的漫长进化历程中,古人类出现了许多区别于古猿的特征。下列描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 ) A.前肢越来越粗壮有力 B.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C.直立行走,前肢解放 D.能够用火、产生语言 6.人体血液中无机盐的质量分数约为0.9%。研究表明,30亿年前原始海水中无机盐的质量分数也约为0.9%。对此,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C ) A.人体血液仍然带有原始海水的某些印痕 B.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之间存在着某种尚未被认识的关系 C.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中无机盐的质量分数相同纯属巧合 D.人类的祖先可能是由原始海洋中的原始生命逐渐进化而来的 进行本节相关习题训练 巩固应用本节所学知识课堂小结 1.人类和类人猿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古猿进化而来的。 2.古猿进化成人类的原因是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大片的森林变成了稀树草原。 3.能否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总结要点,归纳整理 引导归纳总结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