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1 生物的特征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1 生物的特征 教案

资源简介

生物的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观察生物与非生物,说出他们的区别;2.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
(二)技能目标:通过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三)情感目标:关注生物,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一)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二)难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归纳与理解以及根据特征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概述:随着机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机器人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和生活。这是2016年我国自主研发的体验交互机器人,她拥有着人类的外形,在对话时还会像我们一样眨眼,有着各种面部微表情,口型及躯体动作等。那么她属于生物吗?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活动1: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学生观察后答:飞机、雨伞、玩具狗不是生物;鸟、树、蘑菇、水母、狗、人、大肠杆菌、病毒是生物。
这些生物里面树是植物;人、狗、鸟是动物;蘑菇是真菌;大肠杆菌是细菌;新型冠状病毒是病毒。所以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真菌、细菌和病毒。
过渡语:那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了,你们看这个是不是生物呢(展示生石花实物)
大家都说是生物,那我们在溶洞看到的钟乳石是生物吗?
活动2:观察石生花实物与钟乳石照片
过渡语:同学们说是因为石生花具有生命力,但钟乳石不具有生命力。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力呢?我们首先要学会观察。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来进行观察。观察要有明确的目标,全面细致的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多问为什么,并与他人讨论。
活动3:观察班上同学和机器人,找到判断同学是生物而机器人不是生物的依据。(老师要提示下观察时我们一般遵循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上及下,由内到外)(不知道是观察同学自己好,还是观察动物的好。)
学生观察后答:人需要食物;机器人需要能源
人可以排出代谢废物,机器人不可以
人可以从小长到大,机器人从制造后就不会变化
人需要呼吸空气,机器人不需要
人可以生殖,机器人只能复制
孩子会遗传父母的样貌,机器人不能
人受伤后会感觉到疼痛,机器人不会。
所以通过比较之后,我们发现生物具有哪些特征呢?
总结:生物具有摄取营养物质、排出废物、生长、繁殖、遗传,和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等生命现象。
活动4:生物具有这么多的生命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肯定也见到了不少。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找到你知道的例子。
结果:1组,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分、无机盐,CO2制造有机物。如小麦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无机盐;从空气中吸收CO2,在叶片中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动物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你们能想到哪些歇后语呢?“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组,生物需要呼吸
鲸在游泳中不断浮出水面进行换气,喷出水柱。
绝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需要吸入氧气,呼出CO2,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呼吸。动物植物都能从外界吸入氧气,呼出CO2。但也有少数生物呼吸时不需要氧气,如乳酸菌。
3组,生物能排出自身产生的废物
人会出汗排尿和呼出气体等,你们能想到哪些成语?“满头大汗,汗流浃背”
植物也会通过落叶来带走一部分废物
4组,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乌贼遇到敌害会喷出大量墨汁,乘机逃跑;含羞草叶片合拢;向日葵向光生长等
一般情况下,生物越高等,对外界刺激反应越灵敏;动物的反应一般较迅速,明显。植物一般相对迟缓,不易被人注意。
5组,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婴儿长成儿童、青年、少年,成年;小蝌蚪长成青蛙,种子长成大树等;
你们能想到哪些古诗描述了生物的生长。“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植物产生种子,鱼,青蛙,鸟等通过产卵繁殖下一代,虎、狼通过产仔产生下一代
6组,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在狗的一家中,小狗和大狗的形态非常相似,但也有时候形态存在差异。
那“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描述的是遗传还是变异?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呢?
补充:生物体除了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五、总结
利用板书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