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1《植物细胞的分裂》教学设计课题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课型 新授课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时长教学方法 直观法、讲述法、讨论法、对比法教材分析 该部分内容选自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1节《细胞增殖》,主要包括了细胞周期、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的特点和变化等知识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是不能无限长大的相关知识点,为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后边动物细胞的有死分裂、细胞分化等内容的学习做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内容在高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内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主要是高一学生,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是不能无限长大的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等知识点,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并且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对比能力。此时学生正处于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对新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好奇心与动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细胞周期的概念以及哪些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2、阐明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的特点。 3、说出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的区别。能力目标 1、通过对有丝分裂的学习,建立观察和对比能力。 2、尝试制作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模式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有丝分裂的学习,学生认同个体发育的重性。教学重点 1、细胞周期的概念和应用。 2、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的特点。教学难点 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的特点。 染色单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区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一棵小树苗是如何长大成为一棵大树的 除了细胞体积的增大还要通过分裂进行增殖,由此引入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 1、细胞周期 提问:细胞分裂是否为简单的一分为二的过程? 说明细胞分裂不是简单地一分为二的过程,如果只是简单的一分为二,那么受精卵在发育成个体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就会越来越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细胞在进行分裂前要进行物质的准备,细胞增殖就是这样一个:“物质准备——分裂——物质准备——分裂……”的连续的周期性过程。 提出细胞周期的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强调: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通过一道练习题加深学生对细胞周期的理解。 让学生分析教材111页的表6-1,讲解不同的细胞其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通过比较得出细胞间期占据细胞周期的90%-95%。 思考问题 做笔记,思考哪些细胞具有细胞周期 分析图表 引出细胞周期的概念 加深学生对细胞周期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读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有丝分裂间期 提问:为什么间期占据了如此大的的比例?有丝分裂间期发生了哪些变化?由此引入对细胞间期的学习。 讲解细胞间期的三个时期:G 期,S期和G 期。 播放分裂间期的动画,让学生更加明确的掌握分裂间期发生的变化。 思考问题 做笔记 观察动画 引出对有丝分裂间期的学习 强化对间期的知识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3、有丝分裂前期 播放分裂前期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变化。 展示分裂前期和间期的图片,让学生对比找出前期发生的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法得出分裂前期的特点:核膜、核仁消失;纺锤体出现;染色体出现。 讲解纺锤丝和纺锤体的概念。 用四个字给学生总结前期的特点“两消两现”,并且强调染色体的出现并不是指之前没有染色体,而是在间期以染色质状态存在,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经螺旋化变短加粗为染色体后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讲解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和着丝粒等概念。 观看动画 对比前期和间期的图,找出区别 记笔记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前期的特点 加深学生的记忆4、有丝分裂中期 展示有丝分裂中期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分裂中期的变化。 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法对比前期和中期的变化。总结出:每一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上都附着有纺锤丝,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的着丝粒均排列在细胞中央的平面上。提出赤道板的概念,强调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 总结出有丝分裂中期的特点: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观看动画 比较中期和前期的区别 总结特点 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比得出有丝分裂中期的特点 加深学生概念作业处理 上图中,哪些点可以代表分裂周期终止点? 上图中,哪些点可以代表分裂周期起始点? 哪些线段可以用来表示一个细胞周期?板书设计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特点: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分裂间期占90%-95%。 分裂间期 G 期,S期和G 期。 分裂期 前期:“两消两现” 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