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9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3.4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设计【核心素养】1.态度责任:正确认识基因和DNA的关系,看待社会和谐关系。2.生命观念:基因存在于DNA上,DNA携带遗传信息,基因控制生物性状。3.科学思维:通过标记蛋白质来体现基因的表达状态,可以将微小的事物放大进行观察。4.探究实践:学会通过问题探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结论。【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说出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教学重点】基因和DNA的关系;。【教学难点】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法、课堂讨论法、情景演示法、教师讲授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创设情景-新课导入我国科学家将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的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鲤鱼。与对照组相比,转基因鲤鱼的生长速率加快。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转基因鲤鱼的生长速度更快?导入的外源基因是1个DNA分子,还是DNA分子的一段脱氧核苷酸序列?二、探索新知(一)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咱们先来回顾一下基因和DNA的关系。现在咱们分组讨论以下材料,分析DNA和基因的关系,小组总结回答。1.大肠杆菌细胞的拟核有1个DNA分子,长度约为4.7×106个碱基对;上面有4.4×103个基因,每个基因的平均长度约为1×103个碱基对。问题:(1)大肠杆菌体内的DNA分子数目 基因数目;(2)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 DNA的碱基总数。[设计意图]分析材料回答问题,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2.生长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种水母能发出绿色荧光,这是因为水母的DNA分子上有一段长度为5170个碱基对的片段——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基因实验表明,转入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也能像海蛰一样发光。3.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22条染色体+X+Y)上的DNA的碱基序列。其中,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这24个DNA分子大约有31.6亿个碱基对,其中构成基因的碱基数占碱基总数的比例不超过2%。衔接:刚才听的几组同学问题回答的非常准确,全面,值得大家学习。那么,我们现在重新来共同总结一下,基因存在于DNA上;DNA上含有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和不含遗传效应的片段 接下来我们来看屏幕,回顾一下DNA的结构,遗传信息就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DNA只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4种碱基)为什么能够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单个的音符出不了美妙的音乐,单独的字母也连不成一个句子,它们组合到一起却能连成动听的音乐。1.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的多样性,而剪辑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对于病毒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小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学生自主探索出有丝分裂的各个过程,锻炼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最后共同总结,加强知识记忆。【课后小结】【板书设计】【课后作业】《步步高》3.4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课时对点练【教学反思】亮点: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目标设置合理,教学思路清晰,突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学生的参与度高。知识衔接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不足:相关需拓展延伸知识讲解不多。建议:习题讲解弥补拓展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