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3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及特点。认识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以及生存的影响。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及特点。2、教学难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及特点。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以及生存的影响。三、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教师课件展示宋代赵师秀的《约客》,其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描绘了江南梅雨季节,水草丰茂、蛙鸣声声的情景。此时此地,青蛙群聚,如此活跃,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尝试回答。2、新课讲授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春末夏初是青蛙繁殖的季节。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它的生殖和发育主要是在水中完成的。青蛙的生殖过程中有一系列的繁殖行为。教师课件图片展示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并进行讲解。青蛙的繁殖行为:求偶:春末夏初,我们在水边常听到青蛙的鸣叫声,雄蛙的口角有对鸣囊,使雄蛙叫声响亮。雄蛙的叫声会吸引雌蛙,雌蛙选择叫声响亮的雄蛙进行抱对。所以雄蛙的鸣叫是一种求偶行为。雌雄蛙抱对:在生殖过程中,蛙类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抱对,雄蛙在雌蛙背上抱持许久,雌蛙产卵,雄蛙排出精子,抱对能够增大卵细胞的受精率。体外受精:雄蛙排出的精子和雌蛙排出的卵细胞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因此,青蛙的生殖特点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受精卵形成:卵细胞和精子完成受精作用后形成受精卵。青蛙次能形成许多受精卵,受精卵位于一片片胶状透明的卵块内,漂浮在水中。可以看到里面有许多深色的小点,并且向上的一面颜色较深,这样可以吸收较多的热量,有利于受精卵的发育。青蛙的发育过程:通过受精卵发育成蝌蚪,先长出后腿,后长出前腿,然后尾巴逐渐消失,长成幼蛙,最终长成成蛙。教师让学生回忆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尝试比较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与家蚕的有什么异同。课件给出表格,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加以引导。教师总结青蛙的生殖发育,青蛙的生殖发育是一种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慢慢地,蝌蚪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尾、鳃都逐渐萎缩消失,还形成了能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肺,发育为能上陆地生活的成蛙。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教师图片展示大鲵、蝾螈、蟾蜍、青蛙等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教师提问,有人认为,水域环境的减少和污染危及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你认同这种说法吗?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6页资料分析中的相关资料,并讨论:1.上述事实说明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2.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资料3可以说明这两种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4.从上述事实中你受到哪些启示?教师指导学生解决讨论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四、板书设计第1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3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设计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青蛙的繁殖行为青蛙的发育过程发育方式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青蛙的生殖过程离不开水。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