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5节 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2、教学难点探究实验: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三、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教师课件展示福建一株铁树开25朵花。各品种的金鱼和金鲤鱼、菊花、玉米果穗、小猫、小狗的图片。提问学生,这些品种之间的不同是因为什么?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教师引导学生解答。2、新课讲授一、探究一种变异现象教师给出变异的概念。学生分组,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进行探究学习。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所用的材料。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交流讨论。问题如下:用语言描述两个品种花生果实在不同长度范围内的数量分布状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大、小花生果实的长度分别处于一定范围内;大花生果实在长度值较大的范围内的数量要明显多于小花生果实的数量。计算并比较两个品种花生果实长度各自的平均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在相同条件下种植的大、小花生,正常情况下,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应大于小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这种差异主要是由遗传物质的差异引起的。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把小花生的种子种到肥沃的土壤中,它们结出的果实会怎样呢?你作出推测的依据是什么?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其果实将会变小;把小花生的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其果实会变大。因为环境的变化影响生物性状的表现。从大花生中选择一粒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都是大的吗?为什么?不一定,要根据控制花生大小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组成来确定。假设A为显性基因,控制性状“大”,a为隐性基因,控制性状“小”,大花生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如果是AA,其后代均表现为“大”;如果是Aa,其后代就有“大”和“小”两种可能(不考虑环境因素)。教师总结,同上述的探究实验,可以认识到,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取决于遗传物质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教师列表比较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类型 特点 结果 实例可遗传变异 由遗传物质改变(如基因重组、突史、染色体变异)引起 能遗传给后代 抗病毒的棉花不可遗传变异 单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不能遗传给后代 肥沃土地长出个体大的紫薯二、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教师结合课件介绍袁隆平院士和李振声院士。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研究出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院士,长期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育成系列小麦良种。利用偃麦草蓝色胚乳基因作为遗传标记基因,首次创制了蓝粒单体小麦系统、自花结实缺体小麦系统,建立了选育小麦异代换系的新方法,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开辟了作物营养遗传育种研究的新途径。教师结合课件对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进行讲解。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这三种方式的对比表格。应用 项目 原理 方法人工选择 选择繁育高产奶牛 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生物存在的各种变异进行选择、培育,获得新的品种 将产奶量高的奶牛选择出来,通过繁育,从后代中再选择繁育产奶量高的个体杂交育种 培育高产抗倒伏小麦 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再通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 将低产抗倒伏小麦和高产易倒伏小麦杂交,从后代选择培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诱变育种 培育太空椒 人为地利用各种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导生物发生变异,然后从变异后代中选育新品种 普通甜椒的种子在太空微重力、强辐射等条件下,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培育成太空椒四、板书设计第2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5节 生物的变异一、探究一种变异现象变异的概念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二、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人工选择杂交育种诱变育种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