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2022-2023学年生物同步讲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2022-2023学年生物同步讲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简介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
课标解读
)
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课标解读
微生物一般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 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进行 “检测不同环境种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
(
知识清单
)
(
菌落
)概念: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
特征
)细菌菌落: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菌落:大,霉菌菌落形态多样、颜色多样
(








)配制培养基
(
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高温灭菌
冷却接种
恒温培养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分布: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
水分
(
生存条件
)适宜的温度
有机物
有些需要氧,有些不需要氧
(
考点突破
)
考点01 观察菌落
【典型例题】下列有关菌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真菌的菌落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状 B.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细胞形成的
C.每个菌落都由大量不同种细菌组成 D.细菌的菌落比真菌的菌落大
答案 A
解析
A.真菌的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A正确。
B.单个细菌用肉眼是看不见的,但是,当单个或少数细菌或真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便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B错误。
C.每个菌落是由大量同种细菌或真菌组成的,真菌菌落是由大量真菌组成,细菌菌落是由大量细菌组成,C错误。
D.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形态不同,真菌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D错误。
故选A。
【规律总结】细菌和真菌菌落比较: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
大小 较小 较大
形态 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多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颜色 多呈白色。 有的还呈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
考点02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典型例题】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实验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请选择正确的排列顺序( )
A.④①②③⑤ B.①④③②⑤ C.①④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B
解析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 ,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①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④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在进行③接种,接种后②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恒温培养。⑤定期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现象。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④③②⑤,选B。
【规律总结】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配置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后接种→恒温培养。
提供↓ 目的↓ 目的↓
水和有机物 清除杂菌,排除干扰 提供适宜的温度
考点03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
【典型例题】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需要( )
①氧气 ②水 ③有机物 ④适宜的温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如霉菌,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如甲烷菌。综上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需要水、有机物和适宜的温度,C符合题意。
故选C。
【规律总结】(1)基本生存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一定的生存空间。
(2)特定生存条件:氧气不是细菌的必须生存条件,有些菌不需要氧气(厌氧):如乳酸菌、甲烷菌、破伤风杆菌。 (
分层提分
)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的后代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被称为(  )
A.真菌 B.细菌
C.菌落 D.菌痕
【答案】C
【详解】A.真菌既有单细胞,又有多细胞生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故A不符合题意。
B.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B不符合题意。
C.菌落是由单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故C符合题意。
D.菌痕是指细菌或真菌的菌落留下的印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菌落是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集合体,观察菌落的大小、颜色、形态,一般用( )
A.低倍显微镜 B.高倍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肉眼
【答案】D
【详解】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集合体,观察菌落的大小、颜色、形态,一般用肉眼观察。
故选D。
3.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步骤是( )
①接种 ②高温灭菌 ③配制培养基
④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答案】B
【详解】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步骤:③配制培养基:用琼脂(一种煮沸冷却后物能胶化成固态的物质)和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等)混合在一起配制而成;②高温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或其他容器内进行高温灭菌,冷却后即可使用;①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④恒温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恒温箱或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培养。B正确。
故选B。
4.在制作酸奶时,将酸奶倒入纯牛奶中并充分搅拌均匀,这一步相当于细菌和真菌培养过程中的( )
A.高温灭菌 B.制作培养基 C.接种 D.恒温培养
【答案】C
【详解】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实验步骤:配置培养基,首先要配置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原因是细菌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高温灭菌,对配置的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防止其他细菌侵入影响实验;冷却后进行接种(指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在恒温箱中培养,细菌在温度适宜的地方繁殖速度比较快。注意:定期观察并详细记录。酸奶中含有乳酸菌。因此,酸奶倒入纯牛奶中并充分搅拌均匀,相当于将乳酸菌转移到纯牛奶中,即接种,C符合题意。
故选C。
5.在下列哪种环境中,霉菌最容易生长( )
A.干燥的衣服 B.潮湿的沙地 C.煮沸但密封的鸡肉汤 D.潮湿的皮鞋
【答案】D
【详解】A.干燥的衣服缺乏水分,不适宜霉菌生长,A不符合题意。
B.潮湿的沙地,缺乏有机物,不适宜霉菌的生长,B不符合题意。
C.煮沸但密封的鸡肉汤,没有霉菌的孢子,C不符合题意。
D.潮湿的皮鞋具备了霉菌生长的条件,因此霉菌最容易生长,D符合题意。
故选D。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6.下列有关菌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真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B.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组成的
C.真菌菌落上的“毛”是霉菌的菌丝
D.细菌菌落通常有鲜艳的颜色
【答案】C
【详解】A.细菌的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A错误。
B.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几个细菌繁殖后形成的细胞群,不是一个细菌细胞形成的,B错误。
C.真菌菌落上的“毛”是霉菌的菌丝,C正确。
D.细菌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菌落通常不鲜艳,多为白色,D错误。
故选C。
7.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生物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检测不同环境如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过程中他们选用了两套培养皿的目的主要是( )
A.采集同一环境中的标本,在不同环境中培养
B.分别采集两种环境中的标本
C.设置对照,并在两种环境中培养
D.设置对照,并在同一环境中培养
【答案】D
【详解】A.采集同一环境中的标本,除实验组培养皿在选定的环境中处理外。实验组和对照组必须在相同的环境培养,A错误。
B.采集同一环境中的标本,实验组和对照组必须在相同的环境培养,B错误。
C.设置的对照和实验必须在同一环境下培养;才能保证实验变量的唯一性,C错误。
D.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选用两套培养皿目的就是设置对照,且实验组与对照要在同一环境下培养,D正确。
故选D。
8.在炎热的夏季,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菌,而脏衣服却容易发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衣服上有机物的多少与衣服是否容易发霉无关
B.夏季气温高,为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温度
C.为了防止衣服发霉,可以在衣柜中放置一些干燥剂
D.夏季空气湿度大,为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必要的水分
【答案】A
【详解】A.衣脏上的有机物较多,霉菌也较多,A错误。
BD.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夏季气温高,为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夏季空气湿度大,为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必要的水分,BD正确。
C.闷热的夏季,温度较高,空气湿度较大,适宜霉菌生长繁殖,衣柜中放置一些干燥剂,不容易长霉菌,C正确。
故选A。
9.松蘑是目前极少数不能人工培养的野生菌之一,除了一般生长条件外,松蘑还必须与松树生长在一起。采集新鲜松蘑应去下列哪一地点( )
A.冬季雪后的松林 B.秋季雨后的松林
C.夏季炎热缺水的松林 D.春季干燥的松林
【答案】B
【详解】松蘑属于大型真菌,真菌等微生物用孢子繁殖后代,其生殖离不开水,其生活需要适量的水分,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如潮湿的树干上,可见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吃饭前要洗手”,是小时候妈妈和老师就开始为我们培养的卫生习惯,饭前真的需要洗手吗?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运用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请结合图中他们的讨论内容,分析回答问题。
(1)“饭前真的需要洗手吗?”为了将这一问题转化成可以探究的具体问题。甲、乙、丙、丁4位同学分别进行了以下表述,你认为最合理的表述是______。
甲:洗完手上的微生物会有变化吗?
乙:洗手真的有用吗?
丙: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一样多吗?
丁:洗手是洗掉了手上的什么东西?
(2)如图甲、乙、丙、丁4位同学所讨论的其实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具体操作环节,请用4位同学的代号,将他们针对的操作环节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______。
(3)甲同学提出“应该将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接种到培养基上”,在该实验中“接种”的具体操作方法是______。乙同学提出“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要高温处理”,其目的是______。
(4)丙同学提出“培养细菌和真菌需要培养基,要问老师怎样配制培养基”,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______,因此,需要从培养基中获得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有______。
(5)丁同学的问题“最后能够看到的是什么呢?”指向了实验的结果,最终能够用肉眼看到的是细菌和真菌的______。
【答案】(1)丙
(2)丙、乙、甲、丁
(3) 用无菌棉棒在手心处擦几下,然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 杀死培养皿、培养基上原有的细菌、真菌
(4) 异养 有机物和水
(5)菌落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步骤。提出问题后需要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培养细菌、真菌的步骤可以根据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先准备材料,然后接种细菌、真菌,再培养、观察。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合理控制变量。预测实验结果也要根据生活经验,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推测。
(1)要求“饭前真的需要洗手吗?”转化成可以探究的具体问题。那么最合理的表述是: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步骤为:首先,配制适合细菌、真菌生活的培养基;第二步,进行高温灭菌后冷却,杀死培养皿、培养基内原有的细菌真菌;第三步,把要培养的细菌或真菌接种到培养基上;最后,把培养皿放到恒温箱中或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观察实验现象。可见四位同学的先后顺序为:丙、乙、甲、丁。
(3)用无菌棉棒在手心处擦几下,然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此步骤属于细菌和真菌培养中的接种。培养基配制好后,必须经过高温灭菌,杀死原有的细菌、真菌,才能用于培养细菌和真菌。
(4)细菌、真菌都没有叶绿体,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因此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腐生),必须为其提供现成的有机物和水。
(5)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因此过一段时间会看到培养基中有菌落出现,则说明手上有细菌和真菌,对比洗手前后的培养皿菌落数量,得出结论。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1.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配制培养基时,牛肉汁的作用是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
B.配制好的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C.无论检测哪一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D.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答案】D
【详解】A.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所以培养基中应含有细菌和真菌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牛肉汁),A正确。
B.因为经高温灭菌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B正确。
C.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环境中分布的多少不同,如洗手前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多,洗手后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少,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C正确。
D.接种以后再灭菌会把接种的微生物杀死,不会培养出菌落,导致实验失败,D错误。
故选D。
12.某同学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了甲、乙两种细菌进行培养,同时他还在培养基上放了盐水浸过的纸片,经过恒温培养一段时间后,盐纸片周围只有甲细菌生长(如图),以下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用盐渍法可以保存某些食物 B.甲细菌比乙细菌更耐盐
C.乙细菌生活不需要无机盐 D.不同种类的细菌生活环境不同
【答案】C
【详解】A、通过实验可以看出,部分细菌不适合在盐水中生存,所以可以用盐渍法可以保存某些食物,A正确;
B、培养一段时间以后,只剩下甲细菌,说明甲细菌比乙细菌更耐盐,B正确;
C、本实验只能证明乙细菌不能在盐水中生存,并不能证明乙细菌生活不需要无机盐,C错误;
D、甲可以的盐水中生存,乙不能在盐水中生存,可以说明不同种类的细菌生活环境不同,D正确。
13.为探究温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实验人员将适应在20~35℃中生存的中温细菌和适应在50~60℃中生存的高温细菌混合培养,绘制出不同温度下细菌数量的变化趋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段曲线上升,可能是温度升高促进中温细菌繁殖
B.bc段曲线下降,可能是温度过高致使中温细菌死亡
C.cd段曲线上升,可能是温度升高促进中温细菌繁殖
D.de段曲线下降,可能是温度过高致使高温细菌死亡
【答案】C
【详解】将适应在20~35℃中生存的中温细菌和适应,在50~60℃中生存的高温细菌混合培养,绘制出不同温度下细菌数量的变化趋,说明中温细菌和高温细菌受温度的影响较大。ab段曲线上升,可能是温度升高促进中温细菌繁殖,故A正确;bc段曲线下降,可能是温度过高致使中温细菌死亡,故B正确;cd段曲线上升,可能是温度升高促进高温细菌繁殖,故C错误;de段曲线下降,可能是温度过高致使高温细菌死亡,故D正确。故选C。
14.如图所示的培养基上有两处菌斑:A处较小,表面光滑粘稠,B处较大,为黑色,呈绒毛状。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A处可能是某种细菌或真菌的个体
B.A处可能是某种细菌的菌落
C.B处可能是由一种霉菌形成的
D.细菌、真菌的生长都需要有机物、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答案】A
【详解】A.图中A处较小且表面黏稠,故A为细菌菌落,而不是细菌或真菌的个体,A错误。
B.A处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A处可能是某种细菌的菌落,B正确。
C.图中B处为黑色,菌落较大、呈绒毛状,B为真菌菌落,C正确。
D.细菌真菌的生长都需要水、有机物、适宜的温度等,D正确。
故选A。
15.手污染是造成手足口病传播的重要因素。为了解不同洗手方法对手消毒除菌的效果,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同一时段内,对通过普通盆水简单洗手、流水+肥皂洗手和流水+除菌液洗手,3组各200人进行处理前后采样。
②将采样棉拭子投人含缓冲液的试管内,对其进行活菌计数培养,计算细菌总数(单位:×102个/mL)。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洗手方法 采样人数 洗手前 洗手后
细菌超标数 超标率 细菌超标数 超标率
A 盆水 200 98 49.00 68 34.00
B 流水+肥皂 200 83 41.50 19 9.50
C 流水+除菌液 200 94 47.00 3 1.50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
(2)每组对200人进行采样,数量足够多,这样可以______。
(3)对每个人进行洗手前后采样检测,是为了______。
(4)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不同的洗手方法,细菌的超标率不同,洗手效果最好的是______。
(5)根据该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1)洗手方法对手消毒除菌的效果是否有影响(意近即可)
(2)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意近即可)
(3)作对照##进行对照
(4)流水+除菌液##或C组
(5)洗手方法对手消毒除菌的效果有影响(意近即可)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1)结合资料“为了解不同洗手方法对手消毒除菌的效果”可知,本实验研究的验研究的问题是:洗手方法对手消毒除菌的效果是否有影响?(意近即可)
(2)每组对200人进行采样、检测、得出结果,数量足够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
(3)对每人进行处理前后采样、检测、得出结果体现了对照作用。
(4)结合题干表格可知:不同的洗手方法后,细菌的超标率不同,流水+除菌液洗手细菌的超标率最低,说明流水+除菌液洗手效果最好。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
课标解读
)
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课标解读
微生物一般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 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进行 “检测不同环境种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
(
知识清单
)
(
菌落
)概念:由 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
(
特征
)细菌菌落:小,表面或 ,或粗糙干燥
真菌菌落:大,霉菌菌落形态 、颜色多样
(








)
(
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高温灭菌
恒温培养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分布:在生物圈中分布
(
生存条件
)适宜的
有些需要氧,有些不需要氧
(
考点突破
)
考点01 观察菌落
【典型例题】下列有关菌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真菌的菌落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状 B.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细胞形成的
C.每个菌落都由大量不同种细菌组成 D.细菌的菌落比真菌的菌落大
【规律总结】细菌和真菌菌落比较: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
大小 较小 较大
形态 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多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颜色 多呈白色。 有的还呈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
考点02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典型例题】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实验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请选择正确的排列顺序( )
A.④①②③⑤ B.①④③②⑤ C.①④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规律总结】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配置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后接种→恒温培养。
提供↓ 目的↓ 目的↓
水和有机物 清除杂菌,排除干扰 提供适宜的温度
考点03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
【典型例题】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需要( )
①氧气 ②水 ③有机物 ④适宜的温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规律总结】(1)基本生存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一定的生存空间。
(2)特定生存条件:氧气不是细菌的必须生存条件,有些菌不需要氧气(厌氧):如乳酸菌、甲烷菌、破伤风杆菌。 (
分层提分
)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的后代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被称为(  )
A.真菌 B.细菌
C.菌落 D.菌痕
2.菌落是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集合体,观察菌落的大小、颜色、形态,一般用( )
A.低倍显微镜 B.高倍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肉眼
3.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步骤是( )
①接种 ②高温灭菌 ③配制培养基
④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4.在制作酸奶时,将酸奶倒入纯牛奶中并充分搅拌均匀,这一步相当于细菌和真菌培养过程中的( )
A.高温灭菌 B.制作培养基 C.接种 D.恒温培养
5.在下列哪种环境中,霉菌最容易生长( )
A.干燥的衣服 B.潮湿的沙地 C.煮沸但密封的鸡肉汤 D.潮湿的皮鞋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6.下列有关菌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真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B.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组成的
C.真菌菌落上的“毛”是霉菌的菌丝
D.细菌菌落通常有鲜艳的颜色
7.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生物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检测不同环境如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过程中他们选用了两套培养皿的目的主要是( )
A.采集同一环境中的标本,在不同环境中培养
B.分别采集两种环境中的标本
C.设置对照,并在两种环境中培养
D.设置对照,并在同一环境中培养
8.在炎热的夏季,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菌,而脏衣服却容易发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衣服上有机物的多少与衣服是否容易发霉无关
B.夏季气温高,为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温度
C.为了防止衣服发霉,可以在衣柜中放置一些干燥剂
D.夏季空气湿度大,为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必要的水分
9.松蘑是目前极少数不能人工培养的野生菌之一,除了一般生长条件外,松蘑还必须与松树生长在一起。采集新鲜松蘑应去下列哪一地点( )
A.冬季雪后的松林 B.秋季雨后的松林
C.夏季炎热缺水的松林 D.春季干燥的松林
10.“吃饭前要洗手”,是小时候妈妈和老师就开始为我们培养的卫生习惯,饭前真的需要洗手吗?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运用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请结合图中他们的讨论内容,分析回答问题。
(1)“饭前真的需要洗手吗?”为了将这一问题转化成可以探究的具体问题。甲、乙、丙、丁4位同学分别进行了以下表述,你认为最合理的表述是______。
甲:洗完手上的微生物会有变化吗?
乙:洗手真的有用吗?
丙: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一样多吗?
丁:洗手是洗掉了手上的什么东西?
(2)如图甲、乙、丙、丁4位同学所讨论的其实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具体操作环节,请用4位同学的代号,将他们针对的操作环节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______。
(3)甲同学提出“应该将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接种到培养基上”,在该实验中“接种”的具体操作方法是______。乙同学提出“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要高温处理”,其目的是______。
(4)丙同学提出“培养细菌和真菌需要培养基,要问老师怎样配制培养基”,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______,因此,需要从培养基中获得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有______。
(5)丁同学的问题“最后能够看到的是什么呢?”指向了实验的结果,最终能够用肉眼看到的是细菌和真菌的______。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1.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配制培养基时,牛肉汁的作用是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
B.配制好的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C.无论检测哪一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D.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12.某同学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了甲、乙两种细菌进行培养,同时他还在培养基上放了盐水浸过的纸片,经过恒温培养一段时间后,盐纸片周围只有甲细菌生长(如图),以下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用盐渍法可以保存某些食物 B.甲细菌比乙细菌更耐盐
C.乙细菌生活不需要无机盐 D.不同种类的细菌生活环境不同
13.为探究温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实验人员将适应在20~35℃中生存的中温细菌和适应在50~60℃中生存的高温细菌混合培养,绘制出不同温度下细菌数量的变化趋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段曲线上升,可能是温度升高促进中温细菌繁殖
B.bc段曲线下降,可能是温度过高致使中温细菌死亡
C.cd段曲线上升,可能是温度升高促进中温细菌繁殖
D.de段曲线下降,可能是温度过高致使高温细菌死亡
14.如图所示的培养基上有两处菌斑:A处较小,表面光滑粘稠,B处较大,为黑色,呈绒毛状。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A处可能是某种细菌或真菌的个体
B.A处可能是某种细菌的菌落
C.B处可能是由一种霉菌形成的
D.细菌、真菌的生长都需要有机物、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15.手污染是造成手足口病传播的重要因素。为了解不同洗手方法对手消毒除菌的效果,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同一时段内,对通过普通盆水简单洗手、流水+肥皂洗手和流水+除菌液洗手,3组各200人进行处理前后采样。
②将采样棉拭子投人含缓冲液的试管内,对其进行活菌计数培养,计算细菌总数(单位:×102个/mL)。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洗手方法 采样人数 洗手前 洗手后
细菌超标数 超标率 细菌超标数 超标率
A 盆水 200 98 49.00 68 34.00
B 流水+肥皂 200 83 41.50 19 9.50
C 流水+除菌液 200 94 47.00 3 1.50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
(2)每组对200人进行采样,数量足够多,这样可以______。
(3)对每个人进行洗手前后采样检测,是为了______。
(4)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不同的洗手方法,细菌的超标率不同,洗手效果最好的是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