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2019)高一生物必修二导学案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学习目标:通过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总结出自由组合定律;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学科素养:1.生命观念: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阐释生命的延续性,建立进化与适应的观点。2.科学思维:分析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掌握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3.科学探究:学会从单因子到多因子的分析方法,并用于杂交实验的研究。4.社会责任: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自主梳理知识点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解释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实验过程 实验分析P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 F1 ________ ↓ F2∶∶∶ 9 ∶____∶____∶1 (1)显隐性 ①粒色:________是显性 ②粒形:________是显性 (2)F2性状 ①粒色:黄色∶绿色=_____ ②粒形:圆粒∶皱粒=_____ ③出现了不同于亲本的性状组合——______________2.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决定:假设粒色由Y、y遗传因子决定,粒形由R、r遗传因子决定。则纯种黄色圆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纯种绿色皱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2)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彼此独立,互不干扰。①亲本产生的配子类型F1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性状表现类型为________。②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雌配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雄配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1)F1配子的组合方式共________种。(2)F2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共有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4种,单杂合子4种,双杂合子1种。(3)F2的性状表现类型共有________种,其中4种遗传因子组成类型表现为双显性,2种遗传因子组成类型表现为一种单显性,2种遗传因子组成类型表现为另一种单显性,1种遗传因子组成类型表现为双隐性。答案:1.黄色圆粒 3 3 (1)①黄色 ②圆粒 (2)①3∶1 ②3∶1 ③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2.(1)YYRR yyrr (2)①YR yr YyRr 黄色圆粒 ②YR∶Yr∶yR∶yr=1∶1∶1∶1 YR∶Yr∶yR∶yr=1∶1∶1∶13.(1)16 (2)9 (3)4[拓展提升]1.实验分析2.相关结论F2共有16种配子组合方式,9种遗传因子组成类型,4种性状表现。(1)组合方式4×4=16种(2)性状表现(3)[即时练习]1.判断(1)纯合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中的性状分离比接近于9∶3∶3∶1。(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3)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能产生YR、Yr、yR、yr 4种类型的配子。( )(4)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受精时,F1雌雄配子的组合方式有9种。( )(5)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遗传因子组成有4种,比例为9∶3∶3∶1。( )答案:(1)√(2)× 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3)√(4)×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受精时,F1雌雄配子的组合方式有16种。(5)×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遗传因子组成有9种。2.(2021·新乡高一检测)已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甜玉米与红色非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错误的是( )A.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的比例为9∶1B.自交结果中与亲本相同的表型占子代的比例为5/8C.自交结果中黄色和红色的比例为3∶1,非甜与甜的比例为3∶1D.测交结果中红色非甜所占比例为1/4答案:B 解析:假设控制玉米籽粒颜色的相关遗传因子为A和a,控制非甜和甜的遗传因子为B和b,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aaBB,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如果F1自交,则F2中性状表现为黄色非甜、黄色甜、红色非甜、红色甜,比例为9∶3∶3∶1,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为9∶1,选项A正确;F2中与亲本相同的性状表现占子代的比例为3/16+3/16=3/8,选项B错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F2中黄色和红色的比例为3∶1,非甜与甜的比例为3∶1,选项C正确;AaBb与aabb测交,后代性状表现为黄色非甜、黄色甜、红色非甜、红色甜,比例各为1/4,选项D正确。【互动探究】(1)F1自交结果中能够稳定遗传的黄色甜玉米的比例是多少?(2)F1测交子代中黄色和红色玉米的比例、非甜与甜玉米的比例分别是多少?答案:(1)1/16 (2)1∶1;1∶1知识点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1.方法________,即让F1与________杂交。2.结果及结论孟德尔测交实验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相符:(1)F1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配子。(2)F1是____________。(3)F1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_______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表现为________。答案:1.测交法 隐性纯合子(yyrr)2.YR Yr yR yr yyrr yr 1 1 1 1 (1)四种类型且比例相等 (2)双杂合子 (3)分离 自由组合[延伸思考](1)具有1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出现的性状分离比是多少?2对呢?提示:3∶1;9∶3∶3∶1即(3∶1)2。(2)具有3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出现的性状分离比是多少?n对呢?提示:27∶9∶9∶9∶3∶3∶3∶1即(3∶1)3;(3∶1)n。(3)具有1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符合要求的亲本杂交组合遗传因子组成有几种?分别是什么?(不考虑正反交,涉及的遗传因子分别用A/a、B/b、C/c…表示)提示:1种;AA×aa。(4)具有2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符合要求的亲本杂交组合遗传因子组成有几种?分别是什么?(不考虑正反交,涉及的遗传因子分别用A/a、B/b、C/c…表示)提示:2种;AABB×aabb和aaBB×AAbb。(5)具有3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出现27∶9∶9∶9∶3∶3∶3∶1的性状分离比。符合要求的亲本杂交组合遗传因子组成有几种?分别是什么?(不考虑正反交,涉及的遗传因子分别用A/a、B/b、C/c…表示)提示:4种;AABBCC×aabbcc,aaBBCC×AAbbcc, AAbbCC×aaBBcc和AABBcc×aabbCC。(6)具有n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出现(3∶1)n的性状分离比。符合要求的亲本杂交组合遗传因子组成有几种?提示:2n-1种。[拓展提升]1.逐对遗传因子单独分析,利用分离定律解题(1)思路:将多对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问题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将各组按求解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或性状表现类型进行组合。(2)题型示例①配子类型及概率的问题具有多对遗传 因子的个体 解答方法 举例: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的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数 每对遗传因子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配子种类数为 Aa Bb Cc ↓ ↓ ↓ 2 × 2 × 2=8种产生某种配子 的概率 每对遗传因子产生相应配子概率的乘积 产生ABC配子的概率为1/2×1/2×1/2=1/8②遗传因子组成类型及概率的问题问题举例 计算方法AaBbCc×AaBBCc,求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种类数 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问题: Aa×Aa→后代有3种遗传因子组成类型(1AA∶2Aa∶1aa) Bb×BB→后代有2种遗传因子组成类型(1BB∶1Bb) Cc×Cc→后代有3种遗传因子组成类型(1CC∶2Cc∶1cc) 因此,AaBbCc×AaBBCc的后代有3×2×3=18种遗传因子组成类型AaBbCc×AaBBCc,求后代中AaBBcc出现的概率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概率为1/2×1/2×1/4=1/16③性状表现类型及概率的问题问题举例 计算方法AaBbCc×AabbCc,求后代可能的性状表现种类数 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问题: Aa×Aa→后代有2种性状表现(3A_∶1aa) Bb×bb→后代有2种性状表现(1Bb∶1bb) Cc×Cc→后代有2种性状表现(3C_∶1cc) 所以,AaBbCc×AabbCc的后代有2×2×2=8种性状表现AaBbCc×AabbCc,求后代中第一种性状为显性,另外两种性状为隐性的概率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该概率为3/4×1/2×1/4=3/322.自由组合问题的两点提醒(1)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时,先分析每对遗传因子或性状,求出相应遗传因子组成和性状表现及其比例或概率,然后运用乘法原则求出符合要求的结果。(2)推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亲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和性状表现,也可用分离定律来解决自由组合问题。[即时练习]1.判断(1)测交实验必须有隐性纯合子参与。( )(2)双杂合子测交,后代会出现9种遗传因子组成。( )(3)孟德尔在以豌豆为材料所做的实验中,通过杂交实验发现问题,然后提出假说进行解释,再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答案:(1)√(2)× 双杂合子测交,后代会出现4种遗传因子组成。(3)√2.玉米体内D与d、S与s两对遗传因子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两种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玉米杂交,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DDSS∶DDSs∶DDss∶DdSS∶DdSs∶Ddss=1∶2∶1∶1∶2∶1。这两种玉米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A.DDSS×DDSs B.DdSs×DdSsC.DdSS×DDSs D.DdSs×DDSs答案:D 解析:两对遗传因子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也符合分离定律。由于子代中DD∶Dd=1∶1,SS∶Ss∶ss=1∶2∶1,可推出亲本为DD×Dd,Ss×Ss,故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Ss×DDSs,D正确。知识点三 自由组合定律答案:分离 组合 彼此分离 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拓展提升]1.已知子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求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已知豌豆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受一对遗传因子Y、y控制;圆粒对皱粒为显性,受另一对遗传因子R、r控制;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如果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了4种性状表现:黄色圆粒125粒、绿色圆粒131粒、黄色皱粒45粒、绿色皱粒42粒。求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第一步:逐对性状统计,估算子代的分离比。粒色:黄色∶绿色=(125+45)∶(131+42)=170∶173≈1∶1;粒形:圆粒∶皱粒=(125+131)∶(45+42)=256∶87≈3∶1。第二步:逐对考虑,推测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根据子代出现黄色∶绿色≈1∶1的性状分离比,可推测亲本应为杂合子测交,即黄色(Yy)×绿色(yy);根据子代出现圆粒∶皱粒≈3∶1的性状分离比,可推测亲本应为杂合子自交,即圆粒(Rr)×圆粒(Rr)。第三步:结合亲本的性状表现,写出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由于亲本为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所以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yyRr。2.已知亲本性状表现和遗传因子组成,求子代性状表现、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即正推型)(1)棋盘法:将亲本产生的配子按一定顺序在行和列中排列,然后根据雌雄配子随机组合的原则,写出合子的遗传因子组成;将表格填满后,依题意统计表中子代各种遗传因子组成和性状表现的种类、数目及其比例。(2)化整为零法:如果已知亲本性状表现和遗传因子组成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可按分离定律一对一对分别求解,最后加以组合。(3)分枝法:利用概率计算中的乘法定律,把“化整为零法”更直观地展现出来。用分枝法可方便地写出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写出后代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4)遗传图解法:用遗传图解连线的方法可直接得出结论。但此法只适用于产生配子种类较少的情况,如果配子种类多,连的线太多就容易出错。3.已知亲本性状表现、子代性状表现及其比例,求亲本遗传因子组成(即逆推型)(1)隐性纯合突破法:一旦出现隐性性状可以直接写出遗传因子组成并可推知两个亲本都有隐性遗传因子。(2)填充法:先根据亲本性状表现写出可能的遗传因子组成,再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将未确定的遗传因子补全。(3)利用子代分离比例法:利用子代中各种特殊的分离比例来推断亲代遗传因子组成。①在分离定律中,不同遗传因子组成个体之间交配,后代在性状上往往有规律性的分离比。如杂种F1自交,后代分离比为3∶1,测交比是1∶1;亲本之一为显性纯合子,其后代只有显性性状的个体等。利用这些分离比先将每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求出,然后将它们组合。②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合并在一起看,也有规律性的分离比,如:“双杂”个体自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的每一对是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中一对是“杂合自交”,一对是“测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3∶1∶1。可以根据这些分离比,将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直接写出。[特别提醒]1.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中重组性状不一定为3/8(1)当亲本为黄色圆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时,F2中重组性状黄色皱粒(Y_rr)和绿色圆粒(yyR_)所占比例是(3+3)/16=3/8。(2)当亲本为黄色皱粒(YYrr)和绿色圆粒(yyRR)时,F2中重组性状黄色圆粒(Y_R_)和绿色皱粒(yyrr)所占比例是(9+1)/16=5/8。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的“4”(1)F1产生的配子有4种;(2)F2的性状表现有4种;(3)F2中纯合子共有4种;(4)F1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和遗传因子组成有4种。[即时练习]1.判断(1)多对相对性状遗传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先彼此分离,然后控制相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再自由组合。( )(2)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发生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过程中。( )(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答案:(1)× 控制相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彼此分离的同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 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发生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3)√2.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黄色圆粒豌豆和黄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子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1∶3∶1,则黄色圆粒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A.YYRR B.YyRRC.YYRr D.YyRr答案:D 解析: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知: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1∶1。推知亲本的两对遗传因子为Yy×Yy,Rr×rr,故亲本的黄色圆粒豌豆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黄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故选D。知识点四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用________作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2)在对生物的性状分析时,孟德尔首先只针对________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对________相对性状进行研究。(3)提出新概念并应用________表达概念。(4)对实验结果进行________分析,即将数学的方法引入对遗传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中。(5)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按________→________→演绎推理→________→总结规律的科学实验程序进行实验。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叫作表型(也叫表现型)。(2)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作基因型。(3)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作等位基因。答案:1.(1)豌豆 (2)一对 两对或多对 (3)符号体系(4)统计学 (5)发现问题 提出假说 实验验证[即时练习]1.判断(1)孟德尔把数学方法引入生物学的研究,是超越前人的创新。( )(2)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孟德尔成功的首要条件。( )(3)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 )(4)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答案:(1)√ (2)√(3)× 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是约翰逊提出的。(4)× 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的表型相同,基因型不同。2.孟德尔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有( )①选取豌豆作实验材料 ②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③进行人工杂交实验 ④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⑤选用了从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⑥先选择豌豆再选择紫茉莉、草莓等植物作实验材料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答案:B 解析: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之所以获得成功,首先因为他选择了合适的实验材料——豌豆,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受粉的植物,因此自然状态下的豌豆均为纯种;其次是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运用从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并且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知识点五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1.在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的定义:人们有目的地将具有____________的两个亲本________,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再________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2)杂交育种的实例:抗倒伏抗条锈病纯种小麦的培育。2.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推断某些遗传病在后代中的患病概率(1)原理:根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对某些遗传病在后代中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推断,从而为________提供理论依据。(2)实例:人类的白化病是一种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如果一个患者的双亲表型正常,根据分离定律可知,患者的双亲一定都是________(填“显性纯合子”“杂合子”或“隐性纯合子”),基因型均为________,则双亲后代中患病概率为1/4。答案:1.(1)不同优良性状 杂交 筛选2.(1)遗传咨询 (2)杂合子 Aa[延伸思考](1)杂交育种通常包括哪些主要步骤?提示:杂交→选择→培育。(2)杂交育种过程中,如果选择出的性状表现符合要求的个体中含有一定比例的杂合子,一般应如何培育才能让其纯合率符合生产实际的要求?提示:连续自交多代,并逐代淘汰性状表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即时练习]1.判断(1)杂交育种不需要筛选就可获得优良品种。( )(2)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可以推断遗传病患病概率。( )答案:(1)× 杂交育种通常包括杂交和筛选两个基本过程。(2)√2.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中为显性,TL在女性中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A.1/4 B.1/3 C.1/2 D.3/4答案:A 解析:根据这对夫妇的表型可以确定男性的基因型为TLTS或者TSTS,女性的基因型一定为TSTS,又根据其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可以确定该男性的基因型一定为TLTS(如果是TSTS,则后代的基因型都为TSTS,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是短食指,与题干不符)。因此,后代的基因型为TLTS或TSTS,各占1/2,TSTS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是短食指,TLTS只有是女孩时才是长食指,因此,该夫妇生一个孩子为长食指的概率为1/2×1/2=1/4。要点记忆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杂交,F1(YyRr)分别产生4种雄配子和4种雌配子,4种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YR∶Yr∶yR∶yr=1∶1∶1∶1,F2出现9种遗传因子组成,4种性状表现。4种性状表现的比例是(3∶1)(3∶1)=9∶3∶3∶1,即(3Y_∶1yy)(3R_∶1rr)=9Y_R_∶3Y_rr∶3yyR_∶1yyrr。3.生物个体的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表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表型受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影响。4.杂交育种是有目的地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巩固提升]1.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答案:C解析: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但表型不一定相同,如相同基因型的水毛茛在水表面和水下表型不同。2.大豆的紫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A.①和② B.③和④C.①和③ D.②和③答案:D解析:紫花×紫花→紫花,不能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①错误;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性状分离比接近3∶1,可以判断紫花对白花是显性性状,②正确;紫花×白花→紫花,可以判断紫花对白花是显性性状,③正确;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相当于测交实验,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④错误。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B.性状分离是指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C.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表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D.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答案:C解析:隐性性状是指杂合子子一代不能表现出的性状,A错误; 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子一代自交后,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B错误;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表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C正确;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D错误。4.豌豆种子的子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和y控制,形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和r控制。科技小组在进行遗传实验过程中,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四种表型,对每对性状作出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豌豆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_定律。(2)黄色圆粒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绿色圆粒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3)后代中属于双隐性性状的是________,它是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4)杂交后代中,子叶黄色与绿色比是________;形状圆粒与皱粒的比是________。(5)杂交后代中黄色皱粒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答案:(1)基因的分离(2)YyRr yyRr(3)绿色皱粒 纯合子(4)1∶1 3∶1(5)1/8解析:柱形图所显示的数据揭示的是各表型之间的比值,可以利用分离定律反推出亲代每对性状的基因型,由圆粒∶皱粒=75∶25=3∶1,可推出双亲种子形状的基因型都为Rr;由黄色∶绿色=50∶50=1∶1,可推出双亲子叶颜色的基因型为Yy和yy。则YyRr和yyRr杂交,单独研究每对基因,其后代表现为黄色的概率为1/2,表现皱粒的概率为1/4,所以黄色皱粒所占的比例是1/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