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基本信息光合作用场所、总过程及意义知识点目标 评量目标【知识点1】光合作用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理解: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掌握过程中的物质转化的场所、条件及反应式、以及物质转化引起的能量变化。 光合作用分2个阶段2个场所: 2个阶段:(90%) ①(45%)光反应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能量转换; ②(45%)暗反应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能量转换; 2个场所:(10%) ①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②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知识点1】 理解:能够看图说出发生的反应及场所。主线与逻辑主线: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干什么去了,没有光行不行?新教材变动新教材旧教材①明确了[H]是还原型辅酶2——NADPH,本讲需要讲解氧化型辅酶‖(NADP+)形成还原型辅酶‖(NADPH),这里中文和英文称呼都要讲解,让学生知道,不再出现“[H]”这样的写法和“还原氢”这样称呼。称呼为:还原氢,写法为:[H]②光合作用示意图更换,更直观,更好看。讲解过程都以新图为准。旧图③删除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正文内容,将部分重要探究实验放在了思考与讨论模块。由于光合反应的真实反应过程是肉眼观察不到的,教材中的实验有助于理解光合作用中某物质的来源,比如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于水。正文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前置知识点学生认知: ①学生普遍都知道植物生长需要阳光,但是并不知道光具体去干什么了?引起了叶绿体中物质的什么变化?所以本讲就是要讲解光被植物接收,促发的一些列的物质变化,从而产生了能量变化的具体过程。 ②学生普遍认为光合作用只能是有光才能进行,但其实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过程,并不需要光,只是需要光反应过程的产物。也就是说短时内给植物挪到黑暗处,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还在进行,直到消耗完光反应的产物,才停止所有的光合作用。 已学过知识: ①部分学生初中生物中学过植物水分的吸收与运输,知道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高中要知道主要是淀粉),知道光合作用能吸收CO2产生O2,所以本讲不用解释植物中的水哪里来的,而是要讲解植物需要的水和CO2都干什么去了,发生了哪些反应,这些反应是学生需要掌握的。 ②前面学习细胞器时,已经学过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知道叶绿体里面有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有叶绿体基质等场所,所以本讲不再介绍叶绿体的结构,直接表述为叶绿体有这一结构即可。也知道叶绿体是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转换器,但是光合作用的详细过程,每一步反应在叶绿体内的什么位置,学生并不知道,本讲需要讲解清楚。 ③已经学过ATP的合成和分解,所以本讲关于ATP合成的反应“ADP+Pi——ATP ”和分解反应“ATP——ADP+Pi” 可以直接给出,不用解释。 ④本讲的上一讲是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已经知道叶绿体中的主要色素是叶绿素。 ⑤已经学习了呼吸作用,知道了呼吸作用并不是一步反应,而是会有很多反应过程。那么学习光合作用时,也要提前给学生做好铺垫,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也有很多步,需要一步一步来学习。后续知识点①后续还会学习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水、CO2)、光合作用的动力(光能)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了解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影响因素,就能根据光合作用条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利于人类的生产生活。 ②后续还会学习植物的组织培养,只有了解光合作用的具体反应过程,每一个反应需要什么原料,产生什么产物,才能在人工培养植物组织时知道添加什么物质,达到什么条件。重难点与易错点分析【知识点1】光合作用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及相互联系是本讲的重难点,也是易错点。 首先是需要学生记忆的多:光合作用过程分为2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共5个反应式,学生需要记住反应的场所、原料、条件和产物等。 其次是理解难: ①学生会认为吸收的CO2是用来产生O2的,但其实不是,是用来合成有机物的,O2是水产生的; ②学生不知道光能怎么转换的,是不是直接就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其实是要先变成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然后再发生反应才能成为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③学生一听光反应和暗反应,会以为是两个独立的反应,甚至以为就两个反应,其实不是,光反应和暗反应都是一些列的反应,并且两者之间有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NADP+等原料等。教学内容知识点 简析【知识点1】光合作用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1.光反应 ①条件:光、色素、多种酶 ②原料:水、ADP、Pi、NADP+ ③物质变化: ④能量变化:光能转化成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 ①条件:需多种酶,ATP和NADPH中的能量 ②原料:CO2、C5 ③物质变化: ATP和NADPH是用来分解提供能量,所以最终产物有:(CH2O)、ADP 、Pi和NADP+ ④能量变化: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成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 光反应场所:类囊体薄膜 暗反应场所:叶绿体基质 【引入建议】主线是什么?要分几层逻辑讲?建议用什么例子或者已知知识去讲? 主线: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干什么去了,没有光行不行? 分层两层去讲: 第一层:先讲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2个阶段。把这个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原料、条件和产物)和能量变化搞定; 第二层:讲解光反应和暗反应在叶绿体中的具体反应场所,明确吸收光能的色素在哪里,暗反应的场所是哪里,通过场所再把在这个场所所发生的反应总结一遍。 参考建议: 引入可以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一是学生知道光合作用需要光,但是并不知道光是如何作用的?二是学生以为光合作用只能在有光的时候进行,没光就立刻停止了。 【知识点1】光合作用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小的逻辑是分哪几层?每一层讲到什么程度?有没有拓展信息? 根据是否需要光,分为2个阶段:需要光的光反应阶段和不需要光(有光、无光都行)的暗反应阶段,先讲光反应,再讲暗反应。 1.光反应阶段 开始讲过程前可以先铺垫反应的条件和原料。 提问1:叶绿体除了提供了吸收光能的色素,还给光反应中要发生的化学过程提供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既然是化学反应,是不是就要有反应物(原料)和生成物,还要有反应条件; 反应物(原料):水、ADP、Pi、NADP+ 这里的水、ADP、Pi是学生知道的物质,但是氧化型辅酶‖(NADP+)是新物质。需要学生记住的物质。 (注意:学生只学过酶,这里会把氧化型辅酶‖(NADP+)也当成酶,是用来催化反应的,其实不是,这是一种辅酶,所以这里需要说明辅酶和酶的区别:辅酶参与酶的催化过程,在反应中传递电子、质子或一些基团。辅酶物质本身也可有弱的催化能力,但是和酶相比就显得很小了。) 提问2: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基本上是不是都需要酶的催化?是。 总结条件:光、色素、酶 过渡:光反应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已经知道了,那生成物是什么呢?生成物又有什么用呢? 光反应阶段物质变化 ①太阳光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 (注意:这里只需要说明叶绿体中的色素接收到太阳光,还不用明确色素具体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即光反应的场所还不出。) ②吸收的光能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将叶绿体中的水分解为氧和氢离子(H+),氧就以氧气的形式释放出去;水分解出的氢离子(H+)与氧化型辅酶‖(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NADPH)。 (注意:这里要说明还原型辅酶‖(NADPH)是活泼的还原剂,同时里面也储存一部分能量,会在暗反应中用到。) 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下,提供能量促使叶绿体中的ADP与Pi反应形成ATP; ③经过这些反应,光能就被储存在了ATP、NADPH中,因为ATP 和NADPH都比较活泼,所以它们里面的能量也是活泼的化学能。 (注意:以上反应过程是高中阶段简化后需要学生掌握的过程,实际过程较复杂,可参考阅读知识拓展1资料——细胞生物学P101-104) 衔接参考:因为ATP、NADPH中是活跃的化学能,不能长久储存,所以这活跃的化学能会很快被用到下一个阶段的反应,让它变成稳定的化学能。 2.暗反应阶段 ①提问1:顾名思义,暗反应是不是黑暗中进行的反应? 不是,而是说这个阶段光已经不是必需条件了,没有光也正常进行。 所以暗反应的条件是:前面说了光反应的ATP和NADPH中的能量 还有化学反应需要的多种酶,以及前面说了光反应的ATP和NADPH中的能量 提问2:暗反应的反应物有哪些呢? 从学生的认知引导,光合作用不是要吸收CO2,产生O2,O2的产生是光反应进行的,那CO2吸收就要暗反应来了。 所以暗反应的反应物之一就是CO2。 提问3:CO2从外界吸收的,进来后谁来抓住CO2? 一种五碳化合物,一般写成“C5”,称为“碳五”,它作为CO2的接受体。 所以反应物(原料)是:CO2、C5 过渡:暗反应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已经知道了,生成物是什么呢? 暗反应物质变化: ①C5抓住CO2,在酶的催化下,很快形成一种三碳化合物,这个过程我们称为“CO2的固定”。三碳化合物一般写成“C3”,称为“碳三”。 ②C3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会接受ATP和NADPH活跃的能量,并被还原型辅酶‖(NADPH)还原,生成糖类和C5,这个反应称为“C3的还原”。 提问:怎么又有C5生成? 其实这个过程是通过6次反应,6个C5固定6个CO2,生成12个C3,2个C3离开叶绿体,进入细胞质去合成糖类;10个C3会再生成C5,用于去固定CO2。 如左图,C5到C3再到C5,就构成了一个环,因为是一位叫卡尔文的科学家发现的,所以称它为“卡尔文循环”。 (注意:以上反应过程是高中阶段简化后需要学生掌握的过程,实际过程很复杂,可参考阅读知识拓展2资料——细胞生物学P104-106) ③经过暗反应,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就转化成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 小总结: 光反应必需有光,暗反应有没有光都行。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NADP+等原料。 建议:可以设计一个小交互,停止光照后,暗反应能不能长期进行下去?不能,因为没有光反应提供ATP和NADPH了。 过渡: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的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以及能量的转换都已经学完了,并且大家都知道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可是叶绿体再放大,有内外叶绿体膜、有类囊体堆叠成的基粒,有叶绿体基质,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具体都在哪里呢? 第二层:讲解光反应和暗反应在叶绿体中的具体反应场所,明确吸收光能的色素在哪里,暗反应的场所是哪里,通过场所再把在这个场所所发生的反应总结一遍。 3.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 ①能吸收光能的色素都聚集在内囊体薄膜上。光反应就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提问:为什么在色素在内囊体薄膜上,而不是其他地方? 内囊体呈现圆饼状,堆叠起来组成基粒,一般至少2个堆在一起,有时候可以100多个堆在一起,这些类囊体组成的基粒基本填满整个叶绿体内部,这么多的类囊体,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提高光反应效率。据计算,1g菠菜叶片中的类囊体的总面积竟然有60m2左右。色素分布在上面,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吸收光能。 ②基粒与基粒之间的地方就是叶绿体基质,暗反应的场所就是叶绿体基质。 提问:为什么不继续在类囊体薄膜上反应,要去叶绿体基质反应。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能固定CO2的五碳化合物(C5)在叶绿体基质中,并且这时候也不需要光了,所以就在叶绿体基质中发生反应了。 总结: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以及在这个场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例题设计题目 简析【知识点1】 (2021·安徽·安庆市白泽湖中学高三期中)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反应需光,不需要酶,暗反应不需光,需多种酶 B.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 C.光反应水解生成NADPH并放出O2,暗反应将CO2固定并还原成糖类 D.光反应吸收光能形成ATP,暗反应将ATP中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知识点1】 【答案】 A 【解析】A、光反应需要光,也需要酶,暗反应有光无光均可以,需多种酶,A错误; B、光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B正确; C、光反应分解水生成还原型辅酶‖(NADPH)并释放出氧气,暗反应将CO2还原成糖类并生成H2O,C正确; D、光反应过程中通过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形成ATP,暗反应将ATP中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D正确。 故选A。 【选题逻辑】 考查了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条件、场所、具体过程以及能量转换。每一个选项都可以单独拿出来设计一个小交互。考情与经典例题分析【知识点1】 【经典例题】 (2022·福建师大附中高一期末)如图是生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过程一定伴随O2的释放,d过程不需要O2的直接参与 B.a过程产生的ATP和NADPH可用于b过程中C3的还原 C.a、c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不同 D.c过程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全部转移到ATP中 【答案】 D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A是光反应, B是暗反应,C是细胞呼吸,D是ATP的利用。 A过程(光反应):(1) 水的光解2H2O 4[H]+O2, (2) 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 B过程(暗反应) :(1) CO2固定CO2+C52C3, (2) C3的还原2C3(CH2O) +C5; C过程(有氧呼吸):C6H12O6+ 6H2O+ 6O26CO2+ 12H2O+能量。 A、a是光反应,产物有氧气、ATP和[H]等, D是ATP的利用,不需要O2的直接参与,A正确; B、a是光反应;产物有氧气、ATP和[H]等 ,其中ATP和[H]可以参与B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B正确; C、a光反应过程产生的ATP全部被用来进行暗反应合成有机物,c是细胞呼吸只是光台作用中的有机物中的一部分,且呼吸作用过程中大 部分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故a过程产生的ATP远多于C过程产生的ATP, C正确; D、呼吸作用c过程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只有少部分转移到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D错误。 故选 D。 【选题逻辑】整章内容学完,一般会综合考查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过程图解,需要学生看懂图解,明白每一步需要的反应物,条件、生成物以及不同反应之间的联系,需要学生具有综合分析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