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有氧呼吸的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有氧呼吸 课型 新授课上课时间 2021年12月16日 课时 1设计依据 核心素养 1.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观念,采用模型与建模、归纳与概括的科学方法,理解有氧呼吸的过程以及能量与物质的转化。(科学思维、生命观念) 2.有氧呼吸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社会责任)教学目标 1.回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探究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教学难点 在线粒体中ATP的形成过程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式 的学习过程。教学重视学生在课堂前的预习思考和课上的思考,归纳、讨论、动口、动脑的 学习过程。利用教具演示,问题设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学习。教学过 程着重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充分体现全员参与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任务 情景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引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与我 们息息相关的一节课:细胞呼吸的 原理和应用。 以初中七年级人体的呼吸这 节内容的图片引入 PPT演示划出图片上的重点 播放PPT,划出概念里的“有机物”和“合成ATP” PPT展示正确答案 PPT展示细胞呼吸的种类 提问:同学们对这张图片 熟悉吗? 我们来深吸一口气,吸进 去的是?呼出去的是? 总结呼吸的定义 提问:这与我们题目中细 胞呼吸是一样的吗? 提醒学生把书翻到P94, 请学生阅读细胞呼吸的 定义。 提问学生:这里的有机物 指的是什么? 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 鼓励。并及时将知识点记 录在书上 熟悉 O2 CO2 学生可能会有疑惑 学生阅读 学生回答 学生记录学习任务一: 回忆线粒体的 结构 给予学生线粒体的结构 展示各结构的相关知识 提问学生:我们在前面的 学习中,什么时候提到过 有氧呼呢? 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介 绍一下线粒体的结构呀 ? 及时对学生回答的给予肯定 学习细胞器线粒体的时候? 学生举手回答: 两层膜 内膜 嵴 线粒体基质学习任务二 1、探究有氧呼吸的过程:阅读书本P92-93,结合图5-9研究探讨有氧呼吸的三个过程。并将研究的过程写在学案上。 请三个组的代 表分别为大家 讲解并在黑板 上整理出有氧 呼吸的三个阶 段。 将书上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模式图投放在电脑上 给予学生关于[H]的知识 展示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一 展示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二 提问?有氧呼吸的过程十分复杂,可以概括的分为三个阶段,那这三个阶段的情况是怎样的? 展示学生的预习情况。 有请一组同学代表上前利用教具展示,构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模型。 提醒学生相关知识记录在书上相应的位置 首先请别的同学帮助解答,如果答不上来给予学生提示。葡萄糖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 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肯定 再请一组同学代表上前利用教具展示,构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模型。 让学生阅读课前发的小材料,并及时给予学生解答 首先对该学生的钻研精神,给予肯定。 先帮助学解决丙酮酸进入内膜的过程。 学生已经预习。 小组讨论 学生给予掌声 学生给予掌声 学生问到[H]是什么? 学生记录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可能线粒体膜上没有有关运输葡萄糖的载体等。 学生掌声......课前预习 搜集学生提出 的问题 及时整理出来学习任务二 继续让学生思 考整理有氧呼 吸第三个过程 展示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三 播放ATP合成过程的相关视频 再请一组同学代表上前利用教具展示,构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模型。 让学生快速阅读下面的材料 一遍看一边给学生讲解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如下图): 鼓掌 让学生将结论记在书上 “内外膜间隙里的H+浓度大于线粒体基质中的H+浓度” 这种浓度差可以激活内膜上的ATP合成酶, 促使ADP和Pi合成ATPATP合成过程 的资料及过程 解析再次回到问题 二,利用刚刚 的结论解释丙 酮酸进入内膜 的原因 学习任务二 有氧呼吸总方程式的获得 展示丙酮酸资料 借助学生构建的过程,整理出有氧呼 吸的总方程式 提问:大家还记得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这个例子吗? 葡萄糖借助Na+膜内外的浓度差和Na+一起进入细胞,那我们对照理解一下,该如何理解这个过程?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记得 学生回答:丙酮酸借助H+的浓度差进入内膜,也属于主动运输3、探究C、H、O的来龙去脉 抛出下列问题 提问:如果用18O的转移途径该怎么获得呢? 给予学生时间,让他们探究C、H、O的来龙去脉 请两名同学上黑板展示 请其他同学帮忙订正 给予学生们肯定 再次请学生解决问题 给予学生肯定 学生可能会有点疑惑 学生小组讨论 其他学生订正 学生回答4、有氧呼吸的定义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 的参与下,通过 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氧化分解,产生 和 ,释放 ,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开“小火车”让学生填空,理解有氧呼吸的定义 提醒学生在书上圈出关键词 学生回答5、能量的去向 请学生阅读书本 大家一起回答 联系实际: 为什么吃一样多的食物在冬天饿的比较快? 学生阅读 学生回答 因为要维持我们的体温6、思考与讨论 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排除法解决问题,答案是D,某些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过程 从而因出问题:如蓝细菌、硝化细菌这些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为什么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呢? 引导学生回答:什么酶? 让学生答出 学生思考讨论 可能与酶有关。 原核生物细胞中虽然没有线粒体,但仍然有全套的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7、燃烧与有氧呼吸 展示燃烧的图片 让学生思考 同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燃烧相比,有氧呼吸具有不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有氧呼吸小结 让学生再次回顾所学内容,加深印象。[自我评价] 请学生讲解 布置任务 下课 学生独立完成板书设计总方程式: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学生演示: H的来龙去脉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 有氧呼吸 学生演示: O的来龙去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