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免疫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2、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3、描述计划免疫,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对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的归纳,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2、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3、通过生活链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情感价值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关注自身的健康,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描述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理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教学难点理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能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 课时安排2课时4、设计理念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体验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堂课试图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抽象的知识,同时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试图让学习过程称为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提升能力,相互合作,自我教育的过程。五、教学思路第六章第一节免疫为2课时,第一课时,学生借助学习方案自学,老师给学生观看苹果皮模拟皮肤的探究实验,也可以在课前给学生提供实验步骤,让学生在家中完成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体会苹果皮在保护苹果免受病菌侵害中所起的作用,推测皮肤在保护人体中的作用。第二课时,小组内交流讨论学习成果,并在班级内做成果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老师及时的总结补充。六、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通过泡泡男孩的实例,及一般人不会患病的事实,引出免疫力,同时强调病原体的概念。点题《免疫》2、学生说出免疫的概念,教师用图文进行解释,强调免疫是一种功能,需要依赖免疫系统这个结构,学生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3、学生分成三小组,老师给每小组准备了一个档案袋,每个档案袋里有各种卡片,卡片上写着在教材上出现过的免疫系统的结构或者是物质,请各小组同学进行分类,那些事属于第一道防线,哪些是属于第二道防线,哪些属于第三道防线,时间三分钟,三分钟后,第一小组把第一道防线的结构或者物质粘贴到黑板上,第二小组粘贴第二道防线,第三小组粘贴第三道防线。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不直接下结论)4、教师:人体的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的呢?老师提出需要第一道防线参与的情景,结合资料各小组讨论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并把关键字写在卡片上,同时请同学进行解释,把各小组总和的意见用卡片贴到黑板上,通过老师用图文解释总结第一道防线的功能,并由功能修正黑板上第一道防线的组成。(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的教学方法同第一道防线)在第三道防线的展示过程中,老师给同学们制作了多种抗原抗体的模型,在模型特异性结合的过程中强调抗体的特异性。根据第三道防线的作用原理引入计划免疫的话题。5、教师请同学讨论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和第一道,第二道防线有何不同,学生说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6、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生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7、结合实例请同学说一说免疫的利与弊。8、为了增强免疫力,你准备怎么做呢?学生积极回答,并答应说到做到(形成健康文明习惯)。9、老师送出健康祝福。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