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1 群落的结构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1 群落的结构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认同探究视角的重要性,尝试从不同视角提出新问题。
2.分析群落内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等,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
形成的有机整体。
3.通过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说出生态位的概念及生态位分化的意义。
4.尝试运用取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种间关系。
(2)群落的空间结构。
2.教学难点
(1)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生态位。
(2)实施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研究活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群落情境,导入新知学习,生成群落的概念
PPT展示一片稻田,以稻田中的全部生物作为一个生命系统来研究,通过问题情境,思考在一定范围的环境中不同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引出更高层次的生命系统——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
二、探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有什么不同
站在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上,提出问题。回忆在种群水平上,我们重点研究了哪些问题
结合群落概念,小组讨论回答。我们可以研究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种、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变迁(演替)。
三、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是不同的,生态学家常用物种丰富度表示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利用PPT展示我国由北向南分布的森林群落的图片(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提出问题。分析造成不同群落物种丰富度差异的原因。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随水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总之环境条件越优越,物种越丰富。PPT展示秋季的北京香山红叶图片和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图片,提出问题:两幅图片呈现的景色都很美,但美得各有妙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是与物种组成不同有关,二是与群落中的主要物种有关。群落中有些物种数量多,对其他物种的影响大,是群落中的优势物种。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
PPT展示:我国东北部的草原群落中,羊草占优势,但是当过度放牧时,羊草减少,糙隐子草渐渐成为优势物种,有些植物会消失。通过实例分析,明确人类活动对群落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四、讨论种间关系
无论是草地、池塘、花园,还是生物种类繁多的热带雨林,群落中的生物种群都不是随机聚集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有着复杂的种间关系,这也是我们在群落水平上所要研究的问题。
分析所调查群落中生物的关系,阅读教材资料,寄居蟹与海葵的原始合作关系、马蛔虫与马的寄生关系、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互利共生关系等。思考、讨论并回答:竞争是因食物、空间等资源不足导致的。有时候一方处于优势,另-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即“你死我活”。种间竞争有时会导致某些生物的觅食范围改变,以减少重叠而减弱竞争。捕食关系有利于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协同进化。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种间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其影响因素还有其他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我们要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这种稳态的影响,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五、描述群落的空间结构
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先引导学生观察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再观察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然后分析推理产生分层现象和镶嵌分布的原因,学会溯因推理发展科学思维。
五、说明群落的季节性
很多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外貌会发生有规律的季节性变化,这是因为阳光、温度、水分等因素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六、分析生物的生态位
在群落中,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展示资料: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占优势的水鸟的种群数量、在不同觅食生境中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数据,提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探讨生成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占有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长期适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