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4章 人与环境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分析生态足迹,探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认同应处理好人口增长与资源、环
境的关系。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认同应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3.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提出保护环境的具体建议或行动计划。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探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教学难点
(1)分析生态足迹。
(2)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随着人类的出现和人口的增多,人类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环境,使这个星球上许多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也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展示青海省茶卡盐湖以及厦门等几张海滨城市的美丽风景图,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人类活动是否一定会破坏环境,如何才能做到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由此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与发展、人口与资源之间紧密而复杂的关系,从而展开对本章节的学习。
二、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会消耗地球上的资源,并产生大量的废物。如果将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物质等,换算为相应的自然土地和水域面积,就是生态足迹。
PPT展示教材第83页的生态足迹示意图,思考相关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理会生态足迹主要由耕地足迹、草地足迹、林地足迹、渔业用地足迹、建设用地足迹和碳足迹组成。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排放的废物也更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同时全球的人口持续飞速增长,养活地球人口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引导学生分析教材84页及85页资料,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明显下降,但我国依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从世界范围看,人口在继续增长,人类的消费水平也将继续提高。未来全球生态环境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引导学生对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总结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赤字的变化趋势。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增加等。20世纪70年代,全球资源出现从盈余到赤字,并且赤字规模有扩大的趋势。进一步理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环境污染等。这些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需要全人类的关注与合作保护共同的家园。
我国政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近些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整体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如何减少生态足迹,增加生态承载力,引导学生分析可通过转变生产方式,如推广节能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如主动减少碳排放;倡导低碳经济;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等等。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每一个公民从我做起,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对于节能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我们不仅要深入理解,身体力行,而且要广为宣传,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引导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能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进而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生态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