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生物学科第五单元第一章的教案课题名称 第六节 《鸟》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鸟的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的观察与探究,能阐明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2、通过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表达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鸟的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培养学生善于收集和分析整理课外知识的能力。 3、通过了解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形成爱鸟护鸟的情感。提高生物学课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主要特征。教学难点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直观演示法、探究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活的家鸽、家鸽骨骼标本、鱼、羊、牛和家鸽的骨头、烧杯、鸟的羽毛标本、双重呼吸演示动画、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鸟消化吸收的相关资料,鸟生存状态的漫画。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想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鸟,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请举例。 引导学生对列举的鸟进行简单分类和思考其生活环境的多样性,这些鸟在外部形态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教师引导大多数鸟都是善于飞行的。 学生举例回答 小组合作回答:体表被覆羽毛,具有翼、喙等结构。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学生进行交流。 通过比较分析,认同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过渡 一.提出问题:鸟有哪些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仅仅有翅膀就能飞行吗? 生:有翅膀 学生思考。 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师演示三种情况(①和②同一重量,不同形态;①和③同一形态不同重量,①和④完全相同形态,相同重量,给不同的动力)纸飞机的飞行过程,指导学生观察飞行过程。 启发、引导学生发现,在空中飞行的物体至少要解决三个力:克服重力;减少飞行时空气阻力、提供持久动力。那么鸟类是怎样解决三个力和维持身体平衡的问题,从而实现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的呢?请你从鸟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等方面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为什么这三种情况飞机飞行不同?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并启发、引导学生结合鸟的飞行过程需要解决的三个力的问题。二、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做出假设。 学生观察活的家鸽,观察羽毛、翅膀、肌肉…… 作出假设:生1:鸟有翅膀。 生2:鸟的肌肉发达……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的现象进行假设的能力。三、制定计划 组织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分别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学生分成五组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能力。1、探究:鸟类的体形、羽毛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 四、实施计划 教师逐步引导第一小组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鸟的体形是怎样的? 鸟类的体表被覆着什么?有什么意义?将鸟的翅膀张开,你们能识别出在飞行中起主要作用的羽毛吗?它们在结构和排列上有什么特点? 鸟的翅膀呈什么形态?这与飞行有什么关系? 第一小组学生观察活的家鸽和鸟的羽毛标本,小组探究:(1)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鸟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2)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前肢变成翼,在飞行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大的正羽,正羽分布在两翼和尾部,这些桨形的正羽彼此重叠排列。 (3)翼呈扇面形可扇动空气而迅速飞翔,。 以观察为探究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2探究:鸟类的骨骼和肌肉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特点 教师逐步引导第二小组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1)摸一摸家鸽全身的肌肉,哪个部位的肌肉最发达?推测一下原因? (2)观察家鸽的骨骼标本模型,特别是胸部的骨骼有什么特点?你能做出怎样的推测? (3) 取一个小型透明的烧杯,内盛装2/3 水,并置于实物投影仪上,用镊子挟起鱼、羊、牛和家鸽等动物的骨头投入水中。实验现象可在银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来: 其他动物的骨均沉没在水中,而只有家鸽的骨浮在水面上。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二小组学生观察家鸽和家鸽骨骼标本模型小组探究: (1)胸肌是家鸽最发达的肌肉,约占体重的1∕5,为飞行提供动力。 (2)胸骨发达具有龙骨突,因为胸肌附着在龙骨突上。长骨中空减小身体重量。 (3)这个实验说明鸟的骨头最轻。 培养学生通过模型、实物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直观感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探究:鸟类的呼吸系统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 探究第三方面内容的小组自主或由教师逐步引导介绍以下方面的探究情况:鸟类在空中飞行的时候需要的氧气量大约是静止时的20多倍,那么鸟的呼吸系统有怎样的特点满足这么多氧气的需求量呢?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鸟呼吸的动画,不加深知识点,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理解鸟的呼吸。从而分析呼吸与飞行相适应的特征。思考:气囊有什么作用? 第三小组学生观看课件小组讨论:①体内有很多发达的气囊, 能贮存大量的空气,减小了身体比重。(引导学生迁移所学知识鱼鳔的作用得出该结论)②气囊一端与肺相通增强了气体交换的能力,满足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③气囊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能减少剧烈运动时器官之间的摩擦,同时还有散热功能。 小组通过课件分析,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4、 探究:鸟类的食量和消化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 探究第四方面内容的小组自主或由教师逐步引导介绍以下方面的探究情况:鸟在空中剧烈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能量从哪里来?那么鸟在食量和消化方面有哪些特点?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 第四小组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探究:食量大可提供飞行时所需的大量能量,消化能力强,排出粪便很迅速以减轻体重。 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5、探究:鸟类循环系统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 (1)教师展示人和鸟的心脏解剖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教师设计课件展示“鸟与人的心脏大小及心搏次数的比较表”,包含导向性问题。从鸟与人的心脏大小及心搏次数的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第五小组学生观察讨论: (1)它们都是心脏四腔,具有双循环,完善的循环系统 。 (2)心脏肌肉发达占体重的百分比大,心跳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功能强。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帮助学生逐步学会用观察比较,分析数据等方法,找出鸟类与人类心脏的相同特点,得出鸟类循环系统与飞行相适应的特征。五、师生总结得出结论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以下几点: ①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前肢变成翼 ②胸骨发达具有龙骨突,鸟的骨骼轻,胸肌发达 ③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④体内有很多发达的气囊,辅助呼吸 ⑤心脏肌肉占体重的百分比大,心跳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体温高而恒定。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六、表达和交流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鸟还具有哪些特征? 学生交流: 观察鸟的嘴,有喙无齿。有利于减轻体重。 观察鸟的眼睛,视觉灵敏,有利于捕食。 用体温计量一下家鸽的体温,体温高而恒定,有利于适应环境,扩大分布范围。 ……三、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引导创造良好的情感倾向,提升“爱鸟、惜鸟、护鸟”的情感品质,理解人与鸟应和谐相处。 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小组向全班介绍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利用投影仪展示收集到的有关鸟的生存状态的漫画,学生分析原因。 训练学生学会从多种途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并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能力,促进爱鸟护鸟情感形成,达成情感目标。板书 第六节 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一、多种多样的鸟 二、鸟适于飞行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流线型 体表被覆羽,前肢变成翼 ③胸骨发达具有龙骨突,鸟的骨骼轻 ④胸肌发达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⑥体内有很多发达的气囊,辅助呼吸 ⑦循环系统结构完善 ⑧体温高而恒定 三、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作业布置: 请同学选一种鸟,以第一人称的语气介绍自己的特征以及生存现状来写一篇小短文,字数200字左右。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