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2.1(1) 直接开平方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的思想.2.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2=n和(x+m)2=n.3.会将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 (x+m)2=n 的形式,然后用直接开平法求解.4.会判断形如x2=n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跟情况.5.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归纳的方法以及类比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二、重点难点:重点: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2=n和(x+m)2=n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难点:将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 (x+m)2=n 的形式.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区别与联系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 ax+b=0(a≠0) ax2+bx+c=0(a≠0)相同点 整式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不同点 未知数最高次数是1 未知数最高次数是2你会解哪些整式方程,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直接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降次)--一元一次方程思考:哪些方法可以将方程降次呢?引出课题: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形式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直观明了,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引发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探索和思考,如何将二元一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从而可以根据二次根式开放的思想引出降次的数学方法,引出课题。(二)讲授新课相关知识链接若 x2 = a (a≥0),则 x叫做a 的______ .即:若 x2 = a(a≥0),则 x=______2.如果 x2 = 64,则 x=_____问题1:观察上面两题,你发现降次的方法了吗?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方程两边同时开平方,可以起到降次的作用.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问题2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的下列方程,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征?x2 = 36 2x2 = 0 9x2 +5= 1结构特征:方程可化成 x2 = p 的形式.x2 = p---(降次)---x=±(当 p≥0 时)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降次转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归纳:一般地,对于方程 x2 = p ,设计意图:由已知引入新知,在平方根的基础上学习直接开平方法,层层深入递进,学生掌握知识比较连贯清晰,引出“降次”思想,让学生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关键的就是想办法“降次”,将未知的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降次回到了一元一次方程,由未知到已知,逻辑性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二)应用新知练习2:一桶油漆可刷的面积为1500dm2,李林用这桶油漆恰好刷完10个同样的正方体形状的盒子的全部外表面,你能算出盒子的棱长吗?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x dm,10×6x2 = 1500整理,得 x2 = 25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5x1=5,x2=-5∵棱长不能是负值∴正方体的棱长为 5 dm.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考虑所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出发,一方面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一元二元方程的实用性,一方面能展示完整规范的求解过程,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练习3.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x-1 )2 = 642( x+1 )2 = 09( x-2 )2 +5= 1问题3: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1)化为x2=p 或 (x+n)2=p的形式;(2)当 p≥0 时,则两边开平方;当 p<0 时, 则无解;(3)写出两解.设计意图:通过三个简单的(x+m)2=n 的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巩固学生对直接开平方这一方法的应用,同时讨论跟存在的情况,让学生总结答题思路和步骤,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三)巩固提高练习4 解下列方程:x2 - 4x + 4 = 04x2 + 4x + 1 = 52x2 - 4x + 2 = 4设计意图:这种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需要通过运用完全平方公式的知识转化成 (x+m)2=n 的形式.要求学生要有转化思想,对学生要求能力提高,学生通过练习归纳,什么样的方程可以直接转化,如何转化,提高学生归纳的能力,也为下一节课配方法做好知识准备.(四)课堂小结(1)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 是什么?(2)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的一般步骤有哪些?(3)在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 方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重点,梳理知识点和解题步骤,再次让学生巩固新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习惯,加强教学反思,帮助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五)板书设计21.2.1 直接开平方法(1)教学设计一、降次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思路,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方程两边同时开平方,可以起到降次的作用.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二、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化为x2=p 或 (x+n)2=p的形式;(2)当 p≥0 时,则两边开平方;当 p<0 时, 则无解;(3)写出两解.(六)布置作业课后相应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