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教案(3课时)2022--2023学年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7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教案(3课时)2022--2023学年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授课人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课题:
第四单元 第七章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和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能举例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能改善生态环境,哪些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
过程与方法
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
情感目标
1、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相关问题
2、运用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形成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意识
3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并且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保护生物圈的责任。
教学重点
1、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及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 分析讨论。
学法指导 比较法,启发式讲解、阅读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人口拥挤中的你有何感受
2、造成人口拥挤的原因是什么
3、目前我国人口是否过多
4、人口过多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感受材料,激发探究欲望以图片、录象引入课 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目前我国、我市人口的现状怎样?发展前景如何?
让学生介绍课前调查收集到的资料。
一、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课前将学生分成3个小组,分别以“我国、我市人口的现状和前景”、“人口增长对我国、我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怎样协调人口和环境的关系”为课题,进行外出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
2、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中展示和汇报自己小组的研究结果。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观察课文和教材中的相关资料、图片,结合自己的调查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在此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我国、我市人口的现状及前景“人口增长对我国、我市环境的影响”、“怎样协调人口和环境的关系”等知识。
3、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思考题,说说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总结。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和观看老师展示的图片,并且进行资料分析
小组代表汇报演示课件制作介绍。
阅读课文“资料分析”并进行讨 论、交流
通过让学生汇报,阅 读、观察图片等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获 取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合作交流,让学 生学习因果联系分析的方法。人口增长对环境有那些影响?让学生介绍、展示课前调查收集到的资料,说明人口增长对我国的影响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学生分别介绍人口增长过快对我国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影响(由学生主 持)
②观察老师投影图片并进行讨论,对模型进行补充和完善
通过让学生汇报、观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通 过体验,深刻理解人口对环境的影响。这是本节的重点。
怎样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展示课件,汇报调查的情况,提出合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协调人口与环讨论、发表意见和见解。
让学生观察、体会、讨论我国政府的相关措施。建议是什么?
观察老师投影图片体会、讨论我国政府采取的相关 措施 ,理解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性。
4.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目前我国、我市人口的现状怎样?发展前景如何?
(2、人口增长对我国、我市的生态环境有那些影响?
3、怎样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
请同学们看课本中的五副图片,并回答课本有关问题。
[讲授新课]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收集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根据书中的提示分组收集资料,每组负责一个选题。收集资料时应注意数据的详实,不能推测。 指导学生分组,提供线索,提醒学生收集环境破坏后治理的方法和效果。
课堂答辩 小组汇报,其他同学提问,小组给以解答。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将讨论引向深入,最好不要替学生解答问题。
主题 罪恶的偷伐 黄色的天空 无情的猎捕 水体富营养化
主要内容 1、森林对环境的四大功劳: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生物栖所…还有很多潜在和间接的经济价值。 2、对森林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洪水、干旱、泥石流、土地肥力下降和荒漠化等。 3、我国森林保护的措施与现状:森林覆盖率持续恢复,但绝对值低,乱砍滥伐形势仍很严峻。 1、干旱少雨、强风、植被破坏、工地道路扬尘等共同构成了沙尘暴的元凶。 2、沙尘暴使空气浑浊,疾病人数增加,影响交通,刮走农田沃土、沙漠化加剧,造成作物减产,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 3、对策:植树造林建立生态屏障,恢复和保护草地资源,保住天然绿洲,与蒙古国合作防治沙尘暴。 1、鸟是人类的朋友,可以消灭虫害、传播种子,观赏娱乐…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员。 2、人们用枪、网、笼子捕鸟卖钱或尝鲜,农药和鼠药毒死了很多鸟、砍伐森林更是使鸟儿无家可归。 3、保护鸟类的重要意义是保护我们复杂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 1、太湖水污染的原理:富营养化。主要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以及垃圾等固体污染物。造成危害的方式主要是:藻类增殖、水体缺氧,鱼虾死亡、恶性循环。 2、措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处理居民生活污水,关闭污染严重的工厂或强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人民教育、节约资源、减少垃圾。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关注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对环境所造成的干扰和破坏是触目惊心的,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动、植物的生活,也使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影响。这样的后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保护生物圈的行列中去。
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26页“生物入侵及其危害”
2、你生活的社区或乡镇有哪些破坏生态的实例?你认为应当怎样改变这些现状?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目前我国、我县人口的现状怎样?发展前景如何?
2、人口增长对我国、我县的生态环境有那些影响?
3、怎样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
1、分析讨论,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明辨是非,增强保护生物圈的责任感
教后反思
授课人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课题: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以酸雨或废电池的危害为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思维、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完成探究实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酸雨和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设计两个探究实验的方案,进一步提高探究的能力。
2.难点:设计科学的探究方案,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探究归纳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教师予以评价、鼓励。观看有关环境污染影响生物生存的录像, 激发学生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浓厚兴趣。
(2)观察、思考、质疑。教师演示自制课件(有关酸雨的知识、成因、危害)使学生意识到酸雨对生物生长的危害, 创设了质疑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浓厚兴趣。
讲授新课:
一、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1、学生阅读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背景资料,自行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酸雨?酸雨的PH值是多少?
(2)酸雨的成因是什么 我国酸雨的成因?
2、复习探究实验过程:
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和教师所举的例证,分析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教师举例指导并帮助学生归纳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设计探究实验:
各小组成员根据P31“提示”中的问题,思考并设计本组实验方案,并从教师提供的多种供选用的材料用具中,自主选择本组所需的材料用具。
探究提示内容如下:
(1)你选用的材料用具有哪些?你为什么要这样选取?
(2)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你将怎样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材料和条件(如环境、管理、观察记录等)上有什么要求?
(3)本实验是否需要数量统计?如果需要,尝试设计一种你认为简单明了的统计格式,以便记录观察实验的结果。
(4)只做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结果可靠吗?你认为怎样做,实验结果才可靠,为什么?
4、酸雨的危害:
⑴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
⑵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
⑶引起水源酸化,影响饮用,威胁人们的健康;
⑷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会使植物大量死亡。
5、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二、其他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⑴排入水中的有毒物质接触人体,可能会诱发癌症;
⑵水中、土壤中很多重金属污染物,如汞、镉、砷,还会通过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2、为防治水污染,我国于200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
3、其他环境污染有哪些? 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核污染等。
畅谈收获,总结评价: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
知识拓展:阅读《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1、全球三大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2、温室效应:由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而导致的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3、臭氧层破坏: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氟利昂及含氮废气,使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的现象。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控制和停止使用氟利昂,以及减少含氮废气的排放等,是保护臭氧层的关键。
巩固练习:1.学生巩固课本知识点,做课后练习 2.导与学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一、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二、其他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探究的一般过程: 1、水污染的影响:
2、酸雨的概念、成因: 2、水污染的防治:
3、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3、其他环境污染:
4、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教后反思:
授课人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课题: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组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讨论和交流,发现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对他人的方案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分析鉴别能力。
2、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作为地球的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2.难点: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学方法:讨论法、调查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教会学生制定计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环境破坏引起的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的视频:黄河断流;长江流域洪涝频频;淮河水因为污染严重而无法作为饮用水源;土地荒漠化;沙尘暴席卷着半个中国……
(2)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的图片及自然被破坏后人类面临困境的图片,形成强烈的对比,唤起学生强烈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愿望和意识。再简要介绍人类目前面临的十大类主要环境问题。
(3)我们本地又存在着哪些环境问题呢?你们认为哪些环境问题是最主要的?其现状如何?你们将通过什么途径进行调查?
讲授新课:
1、教师对学生将要进行的讨论进行指导,包括以下内容:
(1)选择适宜的调查题目;指出所选题目宜小不宜大,并事先准备几道题目供学生选择。
(2)确定具体的调查方法。介绍主要的调查方法:实地调查法、社会调查法、文献调查法或三者相结合的方法。
(3)制定可行性的调查方案。调查方案应注重科学性和可行性。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并确定所要调查的重点项目,并确定调查方案,同时作好必要的分工。教师巡视学生活动情况,并作指导。
(1)每个同学在一张纸上列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环境问题。
(2)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你们所列的环境问题,讨论决定哪一个问题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
(3)关于这个问题我市(我国)的现状怎样?你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调查?
(4)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3、各组派代表汇报自己的调查方案(投影),其他小组对其方案提出质疑,如可能遇到的问题,学生打算怎么解决,要求其解答。并评出最优秀的方案。
4、师生共同总结出《校园环境保护30条》:
不燃放烟花爆竹。提倡步行,骑单车。不使用塑料袋。双面使用纸张。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粮食。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尽量利用太阳能。不食用口香糖。随手关灯,节约用电。拒食野生动、植物。不焚烧秸秆。保护草坪,善待植物。多用肥皂,少用含磷洗衣粉。不焚烧垃圾。不吸烟,也劝别人也不吸烟。不随地乱扔乱吐。不随意丢弃废电池。不捕捉鸟类。不虐待动物。认识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积极参加植树造林。宣传环保,做环保志愿者。保护自然风光,不乱写乱画。
认识环保标志。回收可再生资源。正确使用和处理化学药品。多读环保书籍。少食用袋装食品饮品。提倡校园垃圾分类。
巩固练习:1.学生巩固课本知识点,做课后练习 2.导与学
课堂小结:1、总结本次汇报情况,并评出优秀评委。
2、各小组以调查报告为基础,拟定一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课后作业:制定一份保护校园生态环境的计划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1)选择适宜的调查题目;
(2)确定具体的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法、社会调查法、文献调查法或三者相结合的方法。
(3)制定可行性的调查方案。
教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