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设计 (表格式)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设计 (表格式)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及学业质量标准,并围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血液样本,知道血液的组成以及基本功能; 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学永久涂片,了解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 通过学习血液各成分知识,解读常规血检化验单;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观察人血涂片,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思考(学生话剧引出思考) 以福尔摩斯侦探为主角,设计简单的情节引出本堂课的主线。 引出主线:血液内有什么奥秘?(2个问题) (1)如何解读福尔摩斯的血检报告; (2)为什么福尔摩斯在案发现场采集了血液样品? 设计意图: 以学生表演话剧的形式直入主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兴趣。 活动一:探究血液成分,深化科学思维 (1)课前准备:取一支试管,在试管内加几滴5%的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它可以防止血液凝固,所以加入柠檬酸钠之后,血液不会发生凝固),加入新鲜家兔血液后静置一段时间。 (2)课上:学生分小组,观察探究并思考两个问题。 ①试管B中的血液有几种颜色? ②根据试管B内血液的颜色,可以将血液分为几部分,占比约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静置一段时间后的血液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上面这一层淡黄色透明的液体叫血浆,它占到了整个血液的55%左右,下面的这部分颜色深红色的是血细胞占到了45%左右,其中血浆的成分主要包括水约占90%,其次还有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那么血浆有什么功能呢?同学们可以分析一下,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血液需要运送的大多数物质都要溶解在血浆里,所以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组织细胞所需要的养料以及组织细胞所产生的代谢废物。再来看血细胞部分。其中深红色的部分是红细胞,在血浆和红细胞之间,白色的这一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也就是说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那这些血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又有什么不同特点呢? 设计意图:学生直观观察血液,培养学生观察总结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加深学习印象,利于知识的建构。 活动二: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提升探究实践 利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找红细胞和把白细胞。 问题1.在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哪种? 问题2.体积最大的血细胞是哪种? 问题3.血小板的特点是?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学生动手观察、总结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血细胞在显微镜下的特征:从图片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体积最大的血细胞是白细胞,血小板特别小,因此,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到。 设计意图:实验是判定科学理论、通过显微镜观察人学永久涂片,总结血细胞的特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实验思维。 活动三:探索血细胞,升华探究精神 对血细胞有初步了解后,我们对每一种血细胞做更深入学习。 (1)红细胞 红细胞的寿命约120天,它的形状是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男女数量不同,是不是所有的红细胞都没有细胞核呢?当然不是,只有成熟的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才没有细胞核,比如说像青蛙鸟类,它们的红细胞里是有细胞核的。我们都知道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那么红细胞的这种两面凹的特殊结构与什么功能相适应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红细胞的功能,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红细胞是从肺部往肌肉细胞在搬运氧气,并且把肌肉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搬回到肺部,因此我们可以概括出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而两面凹的结构呢,是为了增大气体接触的表面积,利于气体的运输,思考问题1:红细胞为什么具有上述功能呢?这是因为红细胞里面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红色蛋白质,它的特点是在氧气浓度高的时候可以跟氧气结合,在氧气浓度低的时候又可以和氧气分离,正是因为血红蛋白可以跟氧气结合或者分离的这个特点,才使得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那么再回到刚才那张图片进行具体分析,肺部氧气浓度高,血红蛋白能够很容易和氧气结合在一起,使得红细胞携带着氧气,可以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包括这里的肌肉细胞,那么在肌肉细胞这里不断消耗的氧气,随着氧气的浓度降低,血红蛋白就会跟自己携带的氧气分离,那么氧气就会进入到组织细胞当中,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联系生活1:如果人体内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值低于正常值时,会对健康造成什么影响呢?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贫血。出现贫血后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人会出现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贫血的人需要补充蛋白质,尤其是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比如说像猪肝,菠菜等。 (2)白细胞 白细胞的寿命约7-14天,特点是白细胞没有颜色。所以如果想观察白细胞,必须事先进行染色,白细胞能变形就和它的功能是相关的。白细胞的数量正常值是(4-10)×10的9次方个每升。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视频(14s),思考白细胞有什么功能。通过视频我们知道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当人体有病菌和异物入侵是血管中的白细胞,需要从血管中出来,到组织液里发挥它的作用,但毛细血管壁的缝隙要远远小于白细胞的直径,那么白细胞是如何从毛细血管壁里穿过的呢?首先白细胞需要做变形运动来改变它的形状,这样才他才能够顺利的从毛细血管壁的缝隙穿过到达组织液中,然后在组织液中吞噬病菌。 联系生活2:有时去医院医生要求进行血常规的化验,在血常规化验单上有时会显示白细胞的数值高于正常的数值,说明我们人体可能有病菌入侵,而白细胞是用于吞噬病菌或者异物的,在吞噬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产生发热,导致体温升高,出现炎症等等现象,但是如果人体内白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的话,人体便无法抵抗入侵的病菌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力有所下降,这个时候就很容易生病了。 (3)血小板 血小板的特点是它很小、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人体内血小板的数量的正常值是(1-3)×10的11次方个每升。血小板有哪些作用呢?我们来看一个视频资料(18s)。通过视频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当出现伤口的时候,血小板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加速血液的凝固和促进止血。 联系生活3:当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值时,无法进行正常的凝血和止血,会导致异常的出血,出现流血不止的现象,但是当人体内血小板数量高于正常值时,很容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 设计意图:深入探究血细胞,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充分体验到生物学的魅力。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紧扣主题) 问题1分析福尔摩斯的血检报告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解读报告,能够找到血红蛋白数值偏低和贫血之间的关系、白细胞数值增高与病菌感染的联系。 问题2、为什么福尔摩斯在案发现场采集了血液样品?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根据血细胞结构,找到关键词“细胞核”。 知识小结: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学生活动:角色扮演—谁对“主人”贡献最大? 围绕“谁贡献最大”组织内容,语言简单明了,用表演的形式,时间2分钟左右。 ②五人一组,分别扮演某人的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主人。 结束语:教师总结——血液每一种成分对身体都非常重要,如果社会是一条血管,我们就是那每一个细胞。没有浪花朵朵,却尽职尽责,没有豪言壮语,但默默行动。愿同学们 勤奋进取,茁壮成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表演,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一个也不能少”理念体现了血细胞每种成分的重要性,从而延申到个人、到社会,培养生命观念和态度责任。 课后作业:制作血细胞模型 板书设计(使用磁性贴粘贴): 第四章 第1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流动的组织——血液 1. 血浆::①运载血细胞 ②运输养料和废物 2. 血细胞 项目形态特点有无细胞核数量功 能名称红细胞两面凹的圆状,富含血红蛋(铁)成熟的无最多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个体最大,
形态多样有最少保护和防御血小板个体最小,
形态不规则无居中凝血和止血
6.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喜欢的侦探类小说拉开帷幕,提出问题。课堂将设置了多次活动,以问题对话展开探究,得出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最终通过活动习得知识,解决额外问题,前后呼应,课堂紧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并在活动中渗透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的核心素养。本节课知识内容容易记混淆,对初一的学生来说需要花时间消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