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生之前已经认识了加法和减法,初步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本节课一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学情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的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法,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2、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把具体情境与乘法进行联系,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培养符号意识。3、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简洁美。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教学难点能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正确理解乘法表示的意义。教学具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前置作业,引入新课课前,孩子们用小棒摆出几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并用算式表示出一共用了几根小棒。课件展示有代表性的作品,孩子们一起进行分类。预设两类:2+4+5+8 2+2+2+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小结:后一个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其中2就是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有几个2相加呢?(设计意图:用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图案,并用算式表示用了几根小棒,体现数形结合;师生一起分类,体现分类思想;分类的结果又为新课学习提供素材;“加数相同”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主动探究,认识乘法(一)初步认识“几个几”1、同学们喜欢到游乐园玩吗?看,游乐园里有许多好玩的游乐项目,有过山车,小火车,旋转木马,还有小飞机。你们喜欢坐小飞机吗?2、小飞机图---“5个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噢,我们再一起数一遍,这架小飞机上有几人?这一架?每架小飞机上的人数有什么特点?一共有几架小飞机?那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要解决这个问题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为什么要写5个3呢?这么长的算式相加等于几?一起读一下这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加数都是3啊?一共有几个3?为什么是有5个3相加?(二)充分体会“几个几”1.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小飞机场景图,发现了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了一个数学问题。那么你能在其他场景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吗?2.现在我们两人小组合作学习,谁来读学习提示:(1).选择其中一个感兴趣的场景,寻找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2).列式解答(一人说几个几,一人写算式)。清楚了吗?好,开始!(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分析小飞机,为学生自己分析提供示范,接下来六人一组观察图画,分析信息,提出问题,用小棒摆一摆,列出算式,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间,培养他们的能力。)3、小火车---“4个6”。有哪些同学选择的是小火车这个场景啊?那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又是怎样列式计算的?能换个说法,用一句更简单明了的话描述你写的算式吗?其他同学和他的列式一样吗?谁能给列算式的同学提提问题啊?你很善于观察,发现了是有几个6相加?4、过山车---“7个2”。谁选择的是过山车这个场景啊?快来汇报一下。他的列式对吗?谁能给他也提提问题?5、旋转木马。谁选择的是旋转木马这个场景啊?快来汇报一下。他的列式对吗?6、请同学们观察这三道算式有什么特点?对,算式里的所有加数都相同,都是(板书)加数相同的加法。7、6+6+6+6=24这道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数6?我们就说这道算式是几个几相加?那第三道算式又可以怎样说呢?同学们说得很正确。像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里有几个相同加数就可以用“几个几”的形式表示出来。(二)认识乘法1、7个2相加就写这么长的算式,设想一下,如果15个2、30个2、100个2 …算式写起来会怎么样?有没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能让这样的的加法算式变得不再麻烦呢?其实早在几百年前的数学家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就发明了一种简便的算法,叫做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大家想一想,2+2+2+2+2+2+2=14这个算式如果用乘法表示可能和哪些数有关?(和2有关系,因为这个算式里加数都是2。和14有关系,因为这个算式的和是14。和7有关系,因为有7个2。)请大家看这道算式,这是几个几相加?7个2相加,可以写成乘法算式7×2=14,还可以写成2×7=14。2和7中间的这个符号叫乘号,读作“乘”。大家看,这个乘号像什么?同学们真会想象。你知道吗?乘号“×”,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在1631年最早使用的。他认为乘法是加数相同的加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于是他便把前人所发明的“+”转动45°角,这样乘号“×”就诞生了。(设计意图:学习乘号的由来,渗透数学文化)4、读乘法算式时要从左往右读。谁想试着读一读?齐读。在这两道乘法算式中2表示什么?7呢?在图里能找到吗?在加法算式里能找到吗?7×2=14表示什么?2×7=14表示什么?开火车说意义5、刚才我们把7个2相加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了乘法算式你能把上面的两道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6、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它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小结:对。乘法就是加数相同的加法的一种简便算法。(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学习了7个2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后,让孩子自己把其他两道算式进行改写,主要是检验孩子们加法到乘法的转化是否理解,是否真正明白乘法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加强辅导,有不会的同学要及时发现,可以教师指导,可以学生互帮。这个环节非常重要。)7、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能用乘法表示呢?什么情况下才能用乘法表示?主要研究旋转木马。(设计意图:结合旋转木马图片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经过这个环节的讨论辨别,孩子们对于乘法意义的理解更加完整,进一步加深理解乘法的意义。)三、巩固练习,提升能力刚才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接下来我们一起运用新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敢接受挑战吗?1.摆小棒说算式:摆小棒表示4个2,2个4,5个3等,同桌活动,一人摆一人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2.火眼金睛我最快:前置作业中的两类算式能改成乘法算式的说出乘法算式,不能改成的说出理由。3.连一连找朋友:书上51页12题。(设计意图: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加深学生认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下节课学习埋下伏笔)四、课堂小结,交流评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你觉得自己或同学谁的表现最好?五、作业布置1.基础作业:书上49页2题。2.拓展作业: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可以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生活里的事物,看看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整理填写汇报单,下节课一起交流。生活中的事物 我的发现 乘法算式(设计意图:本节课从孩子用小棒摆图案开始,到让孩子观察生活,留意生活中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结束,让孩子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让数学服务于生活的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