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3 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3.3 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主题 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对象 初二 科目 生物
教材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
授课类型 论证教学
教学工具 PPT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霍加狓与长颈鹿的进化,理解生物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生物的进化的生命观念,认同自然选择学说。 通过分析科学史资料和实验结果,阐明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能用进化与适应观解释生物现象,发展归纳与演绎能力。 通过模拟“自然选择”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分析结果产生原因,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了解达尔文的事迹,认同科学研究的艰辛,形成尊重证据和事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农业杀虫剂以及超级细菌产生的现象及原因,探究社会问题的思考,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内涵,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前提,基础,动力以及结果。学生自主构建相关概念以及相互关系。  难点:构建以“自然选择”为内涵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辩证思考科学问题,总结归纳生物进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理论进行实例分析。
重难点 解决方案 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和资料辅助帮助学生构建概念,通过小组交流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自然选择产生的原理及各环节之间相互关系。通过模拟实验和资料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教学目标细化 生命观念 通过分析霍加狓与长颈鹿的进化,理解生物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的生命观念,认同自然选择学说。 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科学史资料和实验结果,阐明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能用进化与适应观解释生物现象,发展归纳与演绎能力。 探究实践 通过模拟“自然选择”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分析结果产生原因,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态度责任 了解达尔文的事迹,认同科学研究的艰辛,形成尊重证据和事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农业杀虫剂以及超级细菌产生的现象及原因,探究社会问题的思考,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课后作业 学生自己查阅文献,寻找生物进化的实例,课后小组进行交流或者绘制物种进化流程图。 学生和家人分享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加强学生以及家长对生物进化的理解。
网络学习 拓展资源 中国知网 B站 生物公众号。
参考资料 孙蕾.贯穿式情境在论证式教学中的应用——以“生物进化的原因”为例[J].中学生物学,2022,38(01):16-19. 尹卓.指向科学思维培养的概念教学设计——以“生物进化的原因”为例[J].中学生物学,2023,39(01):78-80.
教学反思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概念教学处于核心地位。长期以来,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习惯将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极大地违背了学生的发展需求。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进行小组讨论论证式教学,学生自主构建概念,培养科学思维,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不仅要传授生物学知识和思想,更要注重科学思维的培养,关注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发挥生物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板书设计 古代长颈鹿进化成现代长颈鹿的过程图。 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进化的过程图 “生物的进化原因”概念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5min) 师播放英国动物园诞生珍稀动物霍加狓的视频,并描述霍加狓的外形:霍加狓是一种大型哺乳动物。新出生的小霍加狓十分呆萌可爱,外貌怪异,身上有许多动物的特征。教师提出问题:请观察霍加狓的外貌特点,猜测牛、驴、斑马、长颈鹿哪一个与它的亲缘关系近? 教师追问:霍加狓与长颈鹿有共同的祖先是古长颈鹿,有亲缘关系。为什么相同祖先的后代却存在明显的差异 学生通过几种动物图片,回答第一个问题:霍加狓与长颈鹿亲缘关系近。 通过教师追问,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可能原因解释。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初步感知概念。
讲授新课、课堂实践操作 (30min) 论证1:自然选择的前提及动力 (1)教师提供资料:野生长颈鹿、大象等生物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达尔文曾以大象为例研究生物的繁殖能力。如果一头雌象一生产仔6头,每头活到100岁,而且都能进行繁殖的话。那么750年后,一对象的后代就可达1 900万头。提出问题:古长颈鹿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地球上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地球为什么未曾被古长颈鹿等生物全部占领?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历案和教材中的相关资料,论证“个体间存在生存斗争,古长颈鹿无法过度繁殖”这一主张。 2、论证2:自然选择的基础和结果 (1)教师提供资料:古长颈鹿有过度繁殖的倾向。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古长颈鹿后代有颈长一些的和颈短一些的,颈的长短是可以遗传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部分古长颈鹿迁到稀树草原生活,生存的环境条件发生变化,稀树草原的树木多为伞形,树叶集中在上层。古长颈鹿以树叶为主食,稀树草原树木短缺,古长颈鹿需要竞争树叶当食物,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由于地球上资源是有限的,那么,古长颈鹿怎么通过生存斗争进化出具有长颈标志的现代长颈鹿呢?长颈鹿颈的长短是可以遗传的,什么样的个体能在生存斗争中取得胜利?生存斗争胜利的个体会获得哪些福利? (2)教师挑选不同身高的学生扮演不同颈长的长颈鹿。在黑板上用贴纸贴上树叶,学生捕食树叶获得食物。吃到树叶的长颈鹿生存下来,吃不到或者数量少的被淘汰。 丰富论证,深化概念 教师结合书本达尔文的科学故事,出示资料:达尔文在考察南美洲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时,发现岛上栖息着13种地雀,经过长时间的考察,他推测它们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教师展示13种地雀的图片并提问: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用今天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解释现象,应用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课堂内容,构建概念图,并运用概念解释相关生活现象:(1)农业害虫猖獗,用杀虫剂消灭害虫,开始时药效显著,一段时间后效果逐渐下降。为什么?(2)近年来,“超级细菌”的出现让包括青霉素在内的许多抗生素对其失去作用,由“超级细菌”引发的感染和导致的死亡人数上升。此类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通过书本以及资料查阅,可以得出生物是存在过度繁殖的倾向。由于数量过多才会存在自然选择。进一步思考,由于地球资源有限,物种内部以及物种之间存在生存斗争,导致物种数量不可能无限增加。因此得出了两个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自然选择的前提是物种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自然选择的动力是存在生存斗争。 学生通过模拟长颈鹿的进化实验,体会到生存斗争的激烈,并且可以得出实验结果,即脖子长的长颈鹿存活数量比脖子短的长颈鹿多。推测原因是因为脖子长更利于获得食物,利于生存。脖子短的要么被淘汰要么进化成脖子长的进而生存下来。学生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学生通过两场论证,可以基本总结生物进化原因。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然选择学说持辩证思维观点,即生物的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环境因素是生物进化的外因。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用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学生在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和生物进化的原因基础上,通过学习书本达尔文科学探究历史故事,理解科学家探索生物进化理论的不易与艰辛。同时通过对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差异进行分析讨论,学生进一步加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同时深化现代进化理论学说的认识,生物的进化是是环境因素与可遗传变异共同决定的。 学生运用生物进化的原因相关知识可以解决实例,农业生产杀虫剂药效降低可能是因为耐药的虫子活了下去并且不耐药的产生了一些变异,这个原理同样也适用于超级细菌。 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流程图汇总,即长颈鹿的进化和地雀的进化。同时对“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一节概念之间相关关系整理成概念图,学生通过三张图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 教师通过资料,让学生对自然选择产生的原因有了思考,通过层层论证提升了学生的讨论水平和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自己模拟自然选择情境,切身体会到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涵,通过实验分析实验结果以及产生原因,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学生通过论证和情境实验,构建了基本的生命观念,即适应与进化观。同时,对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要持有辩证观点,仅仅依靠可遗传变异是不构成生物进化的,环境因素同样也起了很大作用,提升了学生辩证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也总结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运用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现代进化理论,解释达尔文在总结进化相关遇到的问题,同时学生阅读了达尔文科学探究史,认同科学研究的艰辛,形成尊重证据和事实的科学态度。 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进行分析解释,探究社会问题的思考,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课堂小结(5min) 教师根据流程图带领学生复习本节课知识,同时布置课后作业并且讲明要求。
课后和实验作业 (5min) 1、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寻找生物进化的实例,课后小组进行交流或者绘制物种进化流程图。 2、让学生和家人分享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加强学生以及家长对生物进化的理解。 1、学生查阅文献小组交流并绘制物种进化流程图。 2、学生与家长分享交流生物进化相关知识。 学生在查阅文献绘制流程图的过程提升了总结归纳的科学思维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生向家人普及进化知识,培养了社会责任。普及了大众生物学相关知识。
知识点分布设计
章节顺序 知识点 学习目标层次 计划学时/个
编号 内容 认知 方法 情感
记忆 理解 表达 讨论 分享 探究 喜欢 兴趣 领悟
本节内容 1 √ 1
2
3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