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课前思考 这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丰富:“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是对小数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先明确本单元的核心概念:计数单位。而“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本质是计数单位与计数单位的个数同时变化。 本单元是在三年级“分数初步认识”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是学生系统学习小学的起点。学生从小就见价格标签上的小数,到三年级的“小数初步认识”,学生的已有知识是较零散的,不系统的,且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直观到抽象的阶段。教学目标1.运用多元表征理解0.6=0.60,0.6=0.600。知道它们大小相等,但读法、意义和计数单位不同。多种表征呈现,为学生的差异服务:(1)语言文字: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意义角度表示小数。(2)图像表征:用线、面、体等多种图像表示小数。直观形象。(3)现实情景:用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来表示小数。(4)符号表征:0.6=0.60(5)动手操作:和图像表征结合在一起。学生能用各种办法表示小数的性质且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2. 让学生有目的地展开猜想、操作、验证、想象等活动逐步理解归纳“小数的性质”,知道小数和小数部分、末尾和后面、1个0和多个0的区别,以及小数的大小为什么不变的道理。3.能运用小数的性质正确地改写(含化简)和组合小数。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的道理。难点:正确理解“小数部分的末尾”的含义。教学流程引入: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兴趣1.同学们,前几天我们一直和小数打交道,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小数。2.请读一读下面这几个小数: 0.6、0.60、0.600、0.600000000读了之后有什么想说的?“去0”是什么意思?3.小数的后面去掉这些0后,这个小数的大小会不会变呢?请大家猜想一下。小数的大小会变化吗?【对于“去0”,学生基本分成两部分,一小部分认为越来越大,大部分认为大小相等。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且学生已有了充足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小数为什么会有这一性质,学生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将本节课要研究的数学问题提出,激发学生探究验证的欲望,体会数学是讲道理的。】展开:探究小数的性质1.用多种方法验证0.6=0.60,0.6=0.600,初步得出小数的性质。(1)用多种表征进行验证。很多同学认为0.6和0.60大小是一样的,你能想办法验证0.6和0.60一样大吗?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反馈交流,预设有以下几种:①加单位。还原现实情景,用“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等学生熟悉的单位来说明。②画图。③意义。④数位表。个位全部是0,相同;十分位全部是3,相同;百分位都是0,相同。由此推出0.3和0.30的大小相同。【Lesh基于布鲁纳的表征系统理论,构建了其表征转化模型:实现在同一表征方式之间或不同表征方式之间的转化,才使得学生获得了要学习的数学概念的意义,亦即获得对要学习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因此设计了需要实现表征方式之间转化的任务,来帮助学生获得对相应概念的理解,包括帮助学生建立已有知识与新知的联系。】(2)感知“变与不变”。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验证了0.6=0.60。这两个小数的大小不变,那有没有“变化”的地方呢?【从感知“变与不变”,从不同或相对的维度思考问题,有助于学生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而它有助于解决学生课堂内外遇到的问题。】(3)学生举例进一步验证。理解去掉1个0和多个0是一样的。那么别的小数是否也是这样呢?请写一个小数,然后去掉小数的后面的0,选择方法进行验证。你可以用多种方法验证。学生根据练习纸中的提示进行表达:我想的小数是( ),小数的后面去掉0后是( ),我用( )方法验证了他们的大小是( )的。学生报,教师板书:0.7=0.700.9=0.90……刚才同学们举得例子都是小数的后面去掉1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那如果去掉2个0,3个0呢?老师刚才也验证了,我想的是0.300,去掉小数后面的2个0后是0.3,我用的是画图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猜想,在第一次得出结论并尝试口头语言表征(培养学生准确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后,让学生的思维从一位小数到两位、三位小数……自然延伸。因为有了第一次的探索基础,学生已经通过重新解释和建构,获得新见解,强化了目前的概念。】(4) 在判断中修正小数的性质。我们这个发现是否正确呢?是否在任何时候都可行呢?要验证一个规律是否正确,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举反例。你能举个反例来推翻这个结论吗?如果没有,那就是正确的。下列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4.0300)小数的后面这个词范围比较广,不够确切。小数点的后面可以吗?我们把它改为小数的末尾。我们可以把60.0的2个0都去掉吗?4.0300,哪些0是小数部分末尾的0?4.0300,划去末尾的2个0。2.引导反向思考,完善添上0,得到正确的小数性质。经过同学们的验证,你们觉得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小数部分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那如果是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0呢?是否大小也不变?还需要验证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小数的性质。一起读一读,你觉得哪几个词比较重要呢?3.借助数位顺序表理解小数的性质的真正的本质。大家都知道,在整数的后面添上或去掉0,大小会发生变化。为什么在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不变呢?【通过正向、反向思考后得到正确的小数性质,教师进一步抽象,让学生借助于数位顺序表,从另一维度加深对小数相等本质内涵的理解。】小数性质的应用1.化简。现在,我们可以把0.600000000改写为0.6了。读读这两个数,有什么感受?这就是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化简练习:如果要使下面各数的大小不变,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可以去掉。为什么?0.20 10.0100 400.4040 7.00怎么化简小数?化简小数要注意什么呢?2.改写。理解小数的性质,除了可以使小数化简,还有什么用呢?比如价格标牌一般是两位小数,是为了精确到元角分,如5元就要改写为5.00元。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价钱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6.3元= 2角= 15元= 2元零5分=请把下面的小数改写成三位小数,使等号左右两边小数的大小不变。0.5= 30.0= 4.06= 0.0900= 43=把2改写成两位小数是( ),把2改写成以百分之一为单位的数是( ),把2改写成计数单位是0.01的数是( )。【学生对数的初始认识都是独立、互不干扰的,本环节借助于小数的改写,引导学生沟通小数之间、小数与整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的拓展过程对原有数的包含与统一,感受数学的严密性。】3.判断。(1)在括号内打“√”或“×”,并选择上面的一个数来说明理由。 小数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把6改写成两位小数是0.06。 ( ) 2.8和2.80的大小一样,但计数单位不一样。( )连接练习:在0.03、0.003、0.030这三个小数中,计数单位相同而大小不相等的小数是( )和( ),大小相等而计数单位不同的小数是( )和( )。(2)下面几组算式中哪个数发生了变化?你觉得这两个算式的结果还相等吗?2.63+0.9和2.63+0.903-1.7和3.0-1.74.5×2=9.0和4.5×2=94.4÷5和4.40÷54.挑战题:用0、0、3、5四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符合要求的数。(1)两个0都不能去掉。(2)只能去掉一个0。(3)两个0都能去掉。你能运用小数的性质,说说2/10=20/100=200/1000吗?【枯燥练习,设计层次的不同,适合不同差异的学生,也帮助不同层次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课堂小结今天学了什么?什么是小数的性质?要注意的是什么?你能用哪几种方式来表示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有什么用呢?【梳理回顾以及新问题的抛出,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初步感受数与数相等的本质,引发新的思考,学生的认知结构有了继续生长的欲望和需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