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第一章 活动1 认识数字图形图像位图矢量图(第一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上)第一章 活动1 认识数字图形图像位图矢量图(第一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第一章 图形图像初步知识
活动1 认识数字图形图像
位图和矢量图 教案(第一课时)
备课教师: 授课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章图形图像初步认识 活动1认识数字图形图像的教学内容。《认识数字图形图像》主要内容是通过阅读,了解有关图形图像的介绍;通过实践操作,认识、理解和应用有关基本知识和概念;进一步认识数字图像图像的特点,了解有关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位图与矢量图》,《位图与矢量图》属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第1章图形图像初步知识中的重要内容,是活动1《认识数字图形图像》的基础。通过学习,了解图形图像的用途,认识位图和矢量图的特点,了解图像文件的格式。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图像处理方法。
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图像对于他们来说很熟悉,但很少能更深层次的理解,理论基础差。我将后面的图像文件格式移到“位图和矢量图”的后面讲,使学生有个大致了解。在实际教学中单纯为知识而进行教学,会使本课教学变得枯燥,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积极性下降,针对理论学习比较枯燥的问题,本课大量运用图像使教学过程形象化,学生更容易接受,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思路
导入:列举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展开: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图形图像的用途;接着引导学生了解位图和矢量图的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 3.结束:通过练习,巩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通过交流进行小结,布置作业结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网络教室;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网络教师软件。 学生准备:了解关于图像的获取与加工的知识,小学学习过Windows的画图软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位图图像与矢量图形的特点,并能熟练的对二者进行分类。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对比和自主搜索亲身体验位图与矢量图的特点,理解它们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并保持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学习和探索的热情,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技术的活动。
课时重点
全面理解与掌握位图与矢量图的区别与特点。
课时难点
能深入体验和掌握二者的区别,进而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图片。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式、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先来欣赏两幅图片。” 同时打开了第一副准备好的图片, 图片较小。 生:“有点小。” 师:“是不是觉得图片比较小,我们放大一点吧”,用ACDSee中的放大镜工具将图片放大一次,“怎么样,漂亮吗?” 生:“哇,好漂亮!” 师:“我们再放大一点,看看是不是能看的更清楚”,继续将图片放大(图片变的模糊)。 生:“怎么模糊了?” 师:“好了,我们再来欣赏下一副图片” ,将事先准备好第二副矢量图打开,图片也比较小。 师:“能看清楚吗?我们放大一点看”,用ACDSee中的放大镜工具将图片放大一次,“怎么样,漂亮吗?” 生:“恩,漂亮!” 师:“大家想想,如果我再放大的话,会怎么样?” 生:“会变模糊” 师:继续将图片放大(图片没有变模糊)。 生:(惊讶) 师:“为什么刚才第一副图片经过多次放大后变的模糊,而第二张图片经过多次放大 后并没变模糊?”, “大家现在迅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通过多媒体素材,创设情境,从而吸引学生想学的兴趣。 学生观察放大显示后的两副图片,观察变化,体会其主要特点。 学生积极列举生活中的信息实 例。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 通过多媒体素材,创设情境,从而吸引学生想学的兴趣。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 二、新知探究: 1.讲解图形图像概念 图形:主要指用计算机绘制的,由直线、圆、圆弧、矩形、曲线等组成的画面。 图像:主要指用扫描仪、数字照相机等设配捕捉实际场景而获得的画面。 数字图形图像可以分为位图和矢量图。 2.教师讲解:位图和矢量图的定义 位图:由大量的矩形点(像素)组成,这些点非常细小,排列紧密,不放大很难识别,放大就可以识别,这种通过像素表示的图像称为位图。 每个小点看上去就像一个马赛克色块。 常用文件格式有:BMP、TIF、GIF、PSD等 矢量图:无论放大多少倍都很清晰,图像主要由线条构成。 常用的矢量图格式:WMF、AI、SWF等 一边听讲解,一边体会位图与矢量图的不同。 3.进一步理解:位图与失量图 位图 表现内容多样、丰富的色彩, 学生先自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理解图形图像。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位图和矢量图的定义。 通过放大显示位图、矢量图,观察变化,学生体会位图、矢量图的主要特点。 学生自学,理解位图和矢量图在文件大小,及常用文件格式。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位图和矢量图。 通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理解图像分类的能力。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位图、矢量图的主要特点。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复杂的形状和丰富的色彩层次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并了解常用图片文件存储格式。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 文件较大,数字相片、色彩复杂的图。 矢量图 层次单一、由点、线、 色彩等信息构成,较小 文件小 标志、商标、卡通形象、工程图等边缘过渡整齐的平面设计。 由于记录和呈现数据信息的方式不同,位图和矢量图在文件大小使用场合上也有较大的差异。 4.位图和矢量图占空间大小 位图中每个像素都有特定的位置值和颜色值,存储是要保存所有像素点的这些值,因此文件较大。 而矢量图只需确定图形的形状、颜色等特性,因此,这种图形文件占用的存储空间一般较小。 不同类型的图形图像,往往需要不同的软件来编辑处理。常用的多数图形图像软件只能处理位图,而要绘制、编辑矢量图一般要专门的软件, 学生自学,理解位图和矢量图在文件大小,及常用文件格式。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位图和矢量图占空间大小。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复杂的形状和丰富的色彩层次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并了解常用图片文件存储格式。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课堂练习 三、巩固练习,知识提升: 1.计算机上的数字图像可根据其不同特性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矢量图,一类为位图 。 2.相同文件大小的一幅图像,像素越高,图像越 清晰 。 3.构成图像最小的单位是( 像素 ) 4.保存为带图层的文件格式是( )PSD (提示:GIF,JPG,PSD,BMP)。 A. WMF B.MIV C.TIF D.PSD 5.数码照片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 C ) 节点 B. 色彩空间 C. 像素 D. 路径 学生动手练习,教师巡回检查。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练习 下面对位图和矢量图描述正确的是:( ) A.矢量图放大后,会出现明显的锯齿状边缘,显得不清晰了。 B.矢量图由大量的矩形点组成的。 C.位图放大后,会出现明显的锯齿状边缘,显得不清晰了。 D.同样的图像大小,位图比矢量图存储空间小。 学生动手练习,教师巡回检查。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位图与矢量图的概念、位图与矢量图的存储原理、位图与矢量图的适用范围、图像文件的几种存储格式。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回顾所学知识。也是对学习内容的提炼和升华,具有反思的性质,帮助学生整理学习。
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第6页 交流讨论后填写表格 学生思考并完成作业。 通过作业,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活动1 认识数字图形图像 一、位图和矢量图 1.位图 2.矢量图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