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教案

资源简介

《输血与血型》
设计理念
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节课特别突出了“血型发现”的历史,以及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的过程,并且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探究输血原则,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课标要求及其解读
在2011版生物学科标准中,关于输血与血型的内容要求为“模拟血型鉴定,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属于理解层次。本章教学中,除了知识目标“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要达成以外,更应该结合本节课中“无偿献血”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成年人应该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通过成分输血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造福人类的事实,教学活动的始终要渗透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四节,最后一节。这节课是在学习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血液的知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也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是对新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全方位体现,对构建生物学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活动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本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血液的组成成分、功能方面的知识,建构了血液、血管和心脏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知识体系。本校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城市,大多都已知道自己的血型,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无偿献血的人,能够观察到献血站和流动献血车的存在,对输血和血型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于血型的发现史及同型输血的原因却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思维敏捷,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所以本节课设计了血型模拟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由于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的比较紧密,这也给本节课的学习注入了生机。
  教学目标:
1、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例举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说出 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使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观念。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血液,请同学们回顾思考:血液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然后导入新课。
授新课。
1、血量与输血
学生自学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①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多少?
②失血量如果一次超过800毫升,人就会出现什么症状?失血过多会造成什么影响?该怎么办?
③为什么输血时必须首先知道献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
学生阅读课文,引入下一知识点。
2、血型
①血型的发现
提问:血型是谁发现的?(兰德斯坦纳)
②ABO血型的种类。
思考: 血型分为哪些种类?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教师放映课件,帮助学生加深了解)
3、安全输血
①输血的原则是什么?(输同型血)
②不同血型之间的输血关系如何?(结合回答书上思考题)
③什么是成分输血?它有什么好处?
4、倡导无偿献血
①为什么要提倡无偿献血?
②我国提倡多少岁的健康公民自愿无偿献血?
③少量献血有损身体健康吗?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习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英才教程》本课练习题。
板 书 设 计
输血与血型
一、血型的发现:兰德斯坦纳
血型分为A,B,AB,O型四种
二、输血原则:输同型血
三、血量和献血
提倡无偿献血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整体上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地完成了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三维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及检测也都基本达成了,教法、学法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而不乱。
三维目标完成情况: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说出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关系,说出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原则。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学、教师点讲、模型构建、小组合作等活动,经过最后的课堂练习,检测到学生基本达成该目标。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同型输血原则。通过小组展示汇报以及大卡呈现出来的结果较为准确,可以看出该目标也顺利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课上通过“为无偿献血设计一则口号”的活动来达成。学生设计的口号非常具有感染力,水平较高。在小组活动中强调分工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
环节设计方面,视频的导入先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再通过自主学习,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然后通过故事的形式引入ABO血型系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里变化求知欲。由于ABO血型系统以及同型输血原则是一个难点,因此采用了教师边讲、学生边动手做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小组合作以前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部分再去合作,这样可以减少边缘生的出现,让合作学习有基础。在大量学习之后,观看微课视频,寓教于乐,即做了无偿献血的知识介绍又进行了情感的升华,又给了学生展示的舞台。最后的课堂检测看出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因此没有布置作业,防与学生为敌。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实有效,课堂气氛活跃,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几处语言表达不够流畅,学生在活动时教师的控制能力稍显不够,对学生的关注度也不够,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升,对于课堂中生成的一些问题处理的也不够完美。
当堂检测:
输血时应以输 为原则。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少量输入 血;AB血型还可输入少量 型血。
2、某人因事故受伤,急需进行输血。经检验,该人的血型为B型。而在一群献血者中,甲的血型为O型,乙为A型,丙为AB型,你认为可以少量输入谁的血液?( )
A、甲 B、乙 C、丙 D、都不可以
3、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的原因是( )
A、损失200~300毫升的血液,对人体丝毫没有影响
B、损失的血细胞和营养成分在不久之后会得到补充
C、少量损失血液有助于健康
D、血液的减少可以促进人体造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