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

资源简介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章节复习课,要将各个知识点突破,融合,总结,做到宽到边、底够深,细致、不遗留知识点。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选自第四单元第四章,是在学习了消化和呼吸后,学习人体内物质是如何运输的。
本节课包括《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物质运输的管道——血管》、《物质运输的途径——心脏和体循环、肺循环》的内容。中心问题是人体怎样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输体内物质的。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血细胞、毛细血管、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1)血液在心脏处的流向
(2)血液循环途径
三、教学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4、概述循环系统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过程。
5、通过血液循环系统的学习,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四、评价设计
通过达标检测、课堂提问、同桌互助等方式达成目标,及时反馈评价。
五、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
(1)读图法:采用以结构示意图为主线,引导学生读图来解决教学中的各个知识点。
(2)讨论法: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2、学法指导:
(1)质疑解难: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脑的习惯。
(2)分析归纳法:将所学知识综合在一起,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
1、复习任务一: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
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血液的成分: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成分:水(90%)、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尿素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
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血细胞:
项目 名称 形态特点 有无细胞核 数量 功能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铁) 成熟后无 最多 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 个体最大,形态多样 有 最少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保护和防御作用
血小板 个体最小,形态不规则 无 居中 止血和凝血
a、红细胞
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想一想,如果一个人的化验报告单上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都低于正常值,他的健康会受 到什么影响呢
b、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
C、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图IV—33)。当人体受伤,血液从破裂的血管中流出来时,血小板会在伤口处聚集,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血友病患者由于血小板少,一有伤口便会流血不止。由于血小板凝集等原因而在血管内出现凝血块,就形成血栓。
复习任务二:物质运输的管道——血管
a、 动脉的特点和功能
b、静脉的特点和功能
C、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三种血管的比较:
血管 定义 结构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心脏 身体各处 管壁厚、弹性大 快
静脉 身体各处 心脏 管壁薄、弹性小,有静脉瓣 慢
毛细血管 连接最小动脉和静脉的血管 管壁非常薄、管内直径仅有8—10微米,只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最慢
复习任务三:物质运输的途径——心脏和体循环、肺循环
a、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它具有什么功能?
心脏壁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肌肉组织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心脏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b、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请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心室。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
C、心脏四个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
d、血液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血液→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血液→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复习任务四:输血与血型
a、列举ABO血型的类型及同型输血的原则
b、概述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量的关系
C、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5、整合应用
循环系统与其他系统紧密联系,看看大家整合各系统会不会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