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第一课时 教案 高一上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5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第一课时 教案 高一上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1

资源简介

光反应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5节,是在完成了光合作用概述以及捕获光能的色素之后的内容,依据新课标,光反应是“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这些能量在在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糖与氧气的过程,转换并储存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这一重要概念下的子概念,也可以具体表述为“光能在类囊体膜上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并释放氧气”,本节课将重点介绍光能如何转变成生物体能够利用的化学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光反应的过程是在特定的场所发生,需要部分条件的支撑,建构结构与功能观,理解物质是能量的载体,建构物质与能量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发生场所,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完成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活动的学习,因此对光合作用的发生过程有一个模糊的了解。除此之外,学生已经知道细胞中的能量形式有化学能、势能、电能等、知道能量是可以转化的,也知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和细胞的储能物质、光和色素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等。但是不知道光能如何转化成生物体能够利用的化学能 氧气是如何释放的 这部分内容可以由教师提供实验情境,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来理解和强化概念,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得到锻炼与增强。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其探究生活现象与规律的兴趣很高,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得探究活动的开展成为可能,但往往会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和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构建光反应的概念,认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体验物质与能量观。(生命观念)
2.通过对希尔反应的实验验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在这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3.通过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总结并阐明光反应过程中伴随的物质和能量变化。(科学思维)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光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教学难点:NADPH和ATP的形成;光能如何转变为NADPH和ATP中的化学能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设疑激趣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光合作用总反应式,认识光合作用的本质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教师提问:还原剂是什么 怎么来的 光能如何转变成化学能的呢
【设计意图】简明扼要点题,突出学生的未知疑问,使学生明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探究目的,为后面的探究活动留有充裕的时间。
(二)合作探究,初构概念
教师在PPT上呈现希尔反应的背景资料和实验原理:1937年,英国植物学家希尔(R.Hill)发现,用光照射加有氢受体的水溶液如草酸铁(或其他氧化剂,如NADP+、NAD+、DCPIP等)的叶绿体悬浮液时,发现Fe3+还原成Fe2+,并放O2,悬浮液中有水,没有CO2。像这样,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的反应称为希尔反应。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台灯一盏、2ml菠菜叶绿体悬浮液5支(1支破碎),2ml的DCPIP溶液3支,10ml试管4支,锡箔纸,试管架等,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模拟希尔反应,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指正,并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做好记录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光照下,叶绿体中水分解产生氧气,H+和电子。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真实的、可现场操作的实验情境,让学生亲手操作,提升实验技能,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意义。对进行希尔反应验证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充分理解光照下,叶绿体中水分解产生氧气,H+和电子的过程,初步得出光反应的发生的场所、条件,同时也生成了一些疑问:如光能去了哪里?氧气,H+和电子中有储存能量吗?等等,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本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学会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阐明实验结果和结论,提高了合作交流能力。
(三)答疑解惑,巩固概念
引导学生对上一环节中生成的问题进行分析:1. 光能去了哪里?2.氧气,H+和电子中有储存能量吗?教师为学生提供资料—阿尔农的实验:1954年,美国科学家阿尔农(D.Arnon)用离体的叶绿体做实验,在有光照和无CO2的条件下,当向反应体系中供给ADP、Pi和NADP+时,体系中会有ATP和NADPH产生。1957年他发现这一过程总是与水的光解相伴随。学生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光能转变为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教师进一步追问:光能如何转变成化学能?学生通过分析电子传递链中ATP的形成机理,推测出叶绿体中ATP形成的动力是H+浓度差,随后教师提供资料—贾格道夫的实验,验证学生的推测,得出结论:叶绿体中中ATP形成的动力是H+浓度差,反应场所是类囊体。
教师提出问题串:(1)ATP合成的能量由什么能量转化而来(2)类囊体膜内的H+渗透势能由什么能量转化而来?(3)高能电子的能量由什么能量转化而来?(4)水在希尔反应中的作用是?通过对问题串的分析,学生构建出光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概念图。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一系列资料,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应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大胆推测,分析证据得出结论,解答其在实验和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反应的作用机理,建构并巩固概念:光能在类囊体膜上转化为化学能,并释放氧气。
(四)运用概念,解决问题
呈现阿尔农的另一部分实验:在黑暗条件下,只要提供了ATP和NADPH,叶绿体也能将CO2转变为糖类。引导学生对其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ATP、NADPH是将CO2还原为糖的能源物质,NADPH是还原剂。
【设计意图】使学生及时运用所学,巩固相关知识点,通过展示阿尔农的另一部分实验,使学生明确NADPH的作用,回到课堂最开始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六、形成性评价
试管编号 试剂及处理条件 实验现象 原因分析
1 叶绿体悬液+DCPIP+黑暗
2 叶绿体悬液+DCPIP+光照
3 叶绿体(破碎)+DCPIP+光照
4 叶绿体悬液(4ml)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哪些实验结论?
七、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