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课 型 新课 授课时间 教案号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描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和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理解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培养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学难点 呼吸运动的过程、原理。课时安排 2 教具 课件 预设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预设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生成一、导入新课 通过关注前沿科技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到呼吸道能对吸入空气进行处理,那么,外界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呢?在肺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做好新课学习的准备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预设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生成二、进行新课 实验:测量胸围差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组织学生感受自己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是否发生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播放动画:胸廓的变化感觉不一定准确,引出测量的必要。讨论测胸围差的用具、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在达成共识后,请学生示范操作。测量呼气时胸围和吸气时胸围各两次,并计算出两次两者的差值,即是胸围差。组织学生对胸围差数值进行分析,提出如下问题进行讨论: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差别,原因是什么?根据你的感受,对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做出假设。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是不是同学们所描述的那样?是由于吸气后使胸廓扩大,还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演示:用模型模拟隔的运动实验。讨论题: ① 橡皮膜、两个气球、玻璃钟罩分别代表什么?② 手向下拉橡皮膜时,表示膈肌收缩,气体进入气球还是排出?③ 橡皮膜回复时,表示膈肌舒张,气体进入气球还是排出?④ 是肺容积的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肺的容积扩大?播放动画:膈肌舒缩引起胸廓变化游泳的同学刚下水时,如果水超过胸部。你会感到呼吸困难,胸廓受到水的挤压,胸廓扩张受到影响。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身材,但是因为胸廓的扩张受到影响,导致不能正常呼吸,体质下降。通过以上两例,我们可以得出胸廓扩张和呼吸的关系:胸廓扩张,胸腔容积变大,吸气;胸廓受压, 胸腔容积缩小,呼气。气体进入肺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对教材P50页的资料进行分析,(条件允许,可以做演示实验)并讨论以下问题: 两个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 在实验中为什么要设置甲瓶? 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环境中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环境中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对照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氧气的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氧气含量较少。由此可以推测,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在肺部发生了气体交换,那我们现在就通过教材p50图27来看一下肺的结构特点吧。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肺泡这样的特点很适合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播放动画,展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使学生明确肺部的气体变化是因为气体的扩散作用。那么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的氧,是怎样到达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最后是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被利用的呢?氧是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最后是在组织器官中的毛细血管被利用的。 感受自己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观看动画 实验活动:根据实验要求每3~4人一组(男女分开)。测三次后将胸围差数据记录在各小组设计的表格中,并算出平均值,各小组分别向老师汇报 学生讨论,回答。学生明确演示模型各部分代表胸廓的哪个部分,并通过观察演示模型及探究问题,明确:胸廓扩张,胸腔容积变大,吸气;胸廓受压, 胸腔容积缩小,呼气。观看动画,进一步理解呼吸与胸廓变化的关系。学生分析教材所示实验及表中的数据,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观察肺泡结构图,分析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观看动画,明确在肺泡内发生的气体交换 学生思考并认同教师观点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预设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生成三、巩固训练 加深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可检测反馈目标达成情况。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预设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生成四、总结回顾 加深学生记忆 学生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板书设计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的变化 2、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3、肺泡里气体交换:4、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反馈,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该节知识。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不足之处是课件制作还需要提高,要及时巩固学生刚学到的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