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 《分数除法一》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 《分数除法一》说课稿

资源简介

《分数除法一》说课稿
分数除法(一)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除法(一)”。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分数除法一》即分数除以整数。
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是在研究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法计算方法以及倒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为后面的分数除以分数及分数混合运算做铺垫,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倒数的认识。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点是都把7平均分,第(1)题是平均分成2份,第(2)题是平均分成3份,第(1)题的算式是4447÷2,被除数7的分子是能被除数整除的,而第(2)题的算式是7÷3,被除数7的分子是不能被3整除的。无论哪一种方法,目的都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研究了整数除法、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四则运算中最后一部分的内容。学生研究了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而分数只研究了加法、减法和乘法,因此对于研究分数除法有一定的认知需求,安排分数除法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通过整数除法、分数乘法的研究,学生对计算的研究有一定的经验,并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时候进行分数除法教学,学生有能力将原有的计算方法和经验进行迁移。学生在研究分数乘法时,已经掌握了一些解决分数乘法问题的方法,这时候进行分数除法教学可以促进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资源,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展开类比思维,以促进研究的正向迁移。
三、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标的请求和课本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方针: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研究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按照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定位为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四、教法与学法:
“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
巧设疑问,体现两“主”:通过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研究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力、讨论、研究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切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获取新常识的能力、阐发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换与合作能力。
探究合作法
运用迁移,深化提高: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沟通合作的活动过程。运用常识的迁移规律,造就学生利用旧常识研究新常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研究、掌握常识、形成技能。我在这节课中采用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小组交换等多种互动形式。
多媒体教学法
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我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
本次教学活动设计的学生学法有:
观察发现法
“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学生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合作交流法
当学生通过看,折,涂,说,思的方式了解分数除法相关知识时,就要通过交流,讨论的方法进一步明确研究的重点,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达到生生互动,展示自己的研究结果等方式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了学生研究的主体作用。
五、教学过程
按照以上的教学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为: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复时我安排了这两道练,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倒数问题:
(1)什么是倒数?
(2)求出下列各数的倒数:7、8、0.3
2、整数除法的意义
(1)8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何?
(2)1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何?
本节课的内容是以倒数为基础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与倒数精密联系,本环节在帮助学生复整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的同时,引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数除法,为研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做了铺垫。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分4个层次进行。
1.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观察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分数除以整数。
并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这样的一份,用除法计算。
2.探索算法,感知算理。
本环节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体验,使学生通过操作,明白是怎样得到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让学生小组内探索计算方法。学生按照刚才的推理,很简单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以整数做商的分子”和“平均分几份每份就是这个数的几分之一”两种计算方法。哪类方法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这时并不急于统一头脑,转而引出下一个问题:把一张纸的七分之四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3.了解算理,提炼算法
学生发现把7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张纸的21。得到的算式是7÷3=21。此时我还引导学生发现:把7平均分成3份,这其中的一份实际上就是7的3,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算式是7×3=21。比力两个算式,学生很快发现它们是相称的。由此,学生初步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了“探索——发现——验证——修改”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在经历了感性交流和实践探索以后,形成对知识的客观性及其本质的深刻理解,从而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思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学生研究的过程变得精彩而不在枯燥无味。
4.多例验证,归纳算法
课件出示:填一填,想一想,在□里填上得数
1÷4=□ 10÷5=□ 7÷3=□
一个新的计算结论必须反复验证。让学生通过实际运算再次验证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与验证中,发现了第二种计算方法的普遍性,也深刻理解了分数除法的计算算理。
3、牢固练,拓展升华
整个练的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第一题借助直观模型进一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巩固分数除以整数的基本方法。第二题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进行准确计算。第三题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进入当堂练中,设计有层次的、题型多样的练,及时的巩固新知,达到当堂学,当堂清的效果。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
四、全课总结,分享收获
梳理本节课的常识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研究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以上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对计算进行探究式教学,也是新理念的挑战,学生是研究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操作、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了积极的研究情感,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机的整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