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灯笼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学会灯笼的制作;2、学会扭曲工具的使用方法;3、学会灵活使用镜像工具完成相应的任务。二、教学重点:扭曲工具的使用方法。三、教学难点:1、理解扭曲工具中参考面的选择;2、草图、实体镜像的区别和使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交流1、今天我们制作一个中国独有的物品?提示红色、喜庆、高高挂(一个一个提示)学生回答红灯笼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灯笼的制作?(二)欣赏灯笼(课件出示)1、灯笼的由来师生交流:中国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2、观察分析问题1:灯笼的制作材料有哪些?问题2:灯笼的身体是如何构造的?问题3:跟我们学过的哪个造型相似?通过提问分析了解灯笼的构造和制作过程。3.一片材料的制作师演示学生画草图,在绘制过程中提醒孩子们该图形的特点:上下左右对称,看到对称我们想到了什么?(镜像)镜像需要线或面,没有的话,我们就去创造线或面。4、扭曲变形、镜像师演示师生交流:什么是基准面,不同的基准面扭曲效果不同。创造六面体就是为了找镜面,六面体有六个面,选择哪一个面很重要。5、阵列学生自主研究。然后师生交流:在圆形阵列时方向的选择,我们需要圆,可是现成都没有,那么我们画一个。画圆柱体,位置不好放。其实在这里我们只要画线代替画圆柱体更为方便。6、上色学生练习上色。(三)课堂拓展1、师生交流: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红色?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代表着喜庆、热闹与祥和。中国人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红色的历史,承载了国人太多红色的记忆。2、探索与发现3、传统和创意灯笼(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喜爱中国文化和传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