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 题 《输血与血型》 课 型 新课 授课时间 教案号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过程与方法 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说出与无偿献血有关的知识。
教学重点 1. 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2.无偿献血
教学难点 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
课时安排 1 教具 课件 预设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预设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生成
一、自主学习 1、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__________将人的血液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种类型,这就是ABO血型。2、输血的时候,应以___________为原则。但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________血,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____血外,也可输入少量的_____或____血。但是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_________。3、完成以下表格:某人的血型可接受的血型可输给的血型A型B型AB型O型4、成年人的血量相当于本人体重的________。5、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____________,就会发生生命危险。6、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__________,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可见健康成年人每6个月献血一次是不会影响健康的。7、一次失血超过_______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8、_________年,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____________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教师巡视并指导 阅读课本P69----71页,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预设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生成
二、合作探究 1、输血时,血型不合,____________会凝集成团。2、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到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这是因为有些患者只是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不需要输全血。请分析下列患者最适合输入什么血液成分?(提示:烧伤病人主要是血浆量减少、贫血可能是因为红细胞量不足、血小板可以促进凝血、加速止血。)(1)大面积烧伤的病人_________(2)贫血患者________(3)血流不止者_________3、除了输血时考虑血型之外,ABO血型还有什么用途?4、血站对献血者采集血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超过400ml。这是什么原因?献血以后应该注意补充哪些营养成分?5、我国目前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将来你长大了,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请说出你的理由。6、某患者可接受少量的A型血,又可接受少量的B型血,该患者是哪种血型? 教师讲解 学生回答问题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预设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生成
三、达标测试 1、如果血型不合,在输血时会凝集成团的是(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2、某人因事故受伤,急需进行输血。经检验,该人的血型为B型。而在一群献血者中,甲的血型为O型,乙为A型,丙为AB型,你认为可以少量输入谁的血液? ( )A、甲 B、乙 C、丙 D、都不可以3、一个人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应以输入_______为原则。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_______血;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以输入少量的_______型或_______型血。4、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______________。 5.一次小强送一位受伤的人到医院抢救,这位伤员需要输血,但储存的血液恰好用完,需要临时找人献血,而在场的人没有与伤员血型相同的。这时,小强挺身而出,挽起袖子说:“我是万能输血者,抽我的血。”请问:你知道小强的血型是ABO血型中的_______型。这次小强给伤员输了200ml血液,会影响他的健康吗?简要说明理由。 教师指导 学生完成达标测试题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预设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生成
四、课堂小结 加深学生记忆 学生自己总结 学生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板书设计 第4节 输血和血型 一、血型的发现 二、血型的鉴定 三、无偿献血,奉献爱心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还课堂给学生,教师只是辅导者、引导者、指导者,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主动的完成验血型,输血原则的活动。导入时引入刚上映不久的影片,结束时呼应微博中有趣的和血型有关的小故事,让学生感觉所学的知识更贴近生活。通过一系列义务献血的小故事,和鲜活榜样的图片,强化了对义务献血意义的认识,淡化了对义务献血责任的空洞说教。整节课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思维活动高潮迭起,达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真正体现于学生才能的施展之中的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