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初探人工智能 教学设计 粤教B版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节 初探人工智能 教学设计 粤教B版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1课时 《初探人工智能》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课标解读
(一) 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使初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二)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台
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整合教育资源,为初中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身学台。
(三) 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充分考虑初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四)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初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五)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第二部分:单元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章第1节第1课时,是人工智能模块学习的起始课,对认识人工智能的全局与本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含义及发展历程,然后介绍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及其与人类智能的区别,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宏观地了解人工智能的丰富内涵以及人工智能发展中每个阶段的技术特点,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探究的热情,为后续进一步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与创新设计做准备。由于技术史关注的是人和事,本课的学习为学科素养的落地,特别是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意识等素养养成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本教材里,同学们将通过感受人工智能,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与应用,了解智能信息处理的巨大进步和应用潜力,认识人工智能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新技术、新事物好奇心强,具备良好的信息获取、加工、处理等能力,大部分学生有有意或无意地使用过手机人工智能APP应用软件的经历,随着人工智能在生活生产领域的不断应用,他们对人工智能并不陌生,同时又觉得人工智能神秘,对其发展历程及其本质知之甚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兴趣很浓,主要原因在于对计算机的好奇以及计算机的游戏、娱乐功能,这点很重要,只要能充分抓住并利用好这一特点,将游戏、娱乐适当蕴含于课堂,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为深度和创新人工智能模块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人工智能的初步了解和体验。
2.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区别。 
难点分析:如何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教学策略与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问题驱动教学法
启发引导式:多媒体演示+演示讲解
第三部分: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预习 教师预先布置作业:什么是人类智能? 学生课后进行讨论问题:什么是人类智能?并做好相关知识的预习。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 学生能进行课前预习
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人工智能是什么样的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张,人工智能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可能在你们家的扫地机器人里或者在你们平时用到的人脸识别支付里。 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常见人工智能进行讨论 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学生能够积极参加讨论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新课学习 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区别1.问题: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是类智能?哪些行为属于人类智能呢?2.教师结合课件总结讲解人类智能的概念。同学们说得对,听到上课铃声回到课室,看到红灯停下来等行为,都是人的智能活动。但是人的智能过程要涉及哪些人体器官与环节呢?当上课铃声响起时,铃声这个外界信息传到了我们的大脑,当大脑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分析后,再将指令传给我们的肢体动作,促使我们跑回教室,这个就是我们的人类智能。教师提问:同学们,那么人类智能包括哪三个方面啊?对了,人类智能是与生俱来的,人类所具有的智力和行为能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播放一段人脸识别的视频并讲解人工智能的含义 人工智能就是模仿人类智能,让机器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来完成我们的一系列的指令和动作。人工智能是人类赋予的,是模仿、延伸、扩展人类智能。同样包含:包含三个方面: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二.人类智能研究的内容有哪些呢三.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并对研究内容进行讲解。四.探索新知1观看《机器人太空作业》视频片段2 提出问题: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就是智能机器人,什么是智能机器人?3.教师归纳智能机器人定义: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的自动化机器,都属于机器人系统。课件展示机器人的种类:5.课件展示机器人和人类的区别:五.拓展学习1播放“机器人应用及最新发展”视频2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节有关智能机器人的学习。 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表自己对人类智能的看法。学生1:学生听到上课铃响跑回教室。学生2:看到红灯就停下来。学生认真听讲,理解学生思考讨论并进行回答: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学生认真观看,听讲并理解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并进行回答学生认真观看,听讲并理解了解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最新发展,能以客观辩证的立场看待机器人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便利与问题。 引发学生对人类智能行为过程的思考。为后面了解人工智能做铺垫。通过区别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巩固概念 拓展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自我建构智能机器人的定义。开拓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基本能区别两者的差异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人类智能的三个方面学生基本能掌握人类智能研究的内容学生基本掌握机器人和人的区别
课堂总结 归纳总结本课主要知识点 学生分小组进行总结 重温学习内容,形成整体认知。 学生能很好总结这节课内容
学业检测 教师布置练习题:1.人工智能是______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A.模拟,延伸拓展人的智能 B.接收外界信息C.模仿人类语音 D.模仿人类动作2.以下选项不属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A.语音识别 B.人脸识别C.智能导航系统 D.无线通信3.机器人通过各种传感器来感知外部世界,这属于信息技术的____方面?A.计算机技术 B.感测技术 C.网络 D.通信技术 让学生从练习中去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 学生基本做对练习题
【板书设计】
1.人类智能的概念
2.人工智能的概念以及研究内容
3.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区别
【课后作业】
1.仔细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人工智能的运用?
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3.拓展阅读《人工智能发展史》(作者尼克)、《人工智能真的来了》(作者杨澜)等书籍,进一步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丰富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与理解,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树立为人类科学技术进步做贡献的理想。
【评价设计】
教学目标 学业质量水平描述
水平一 水平二 水平三 水平四
认知目标:了解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概念,能区分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异同,知道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的模仿和延伸。能力目标:通过探索、实践与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交流协作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和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2.学习客观辩证看待问题。 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分类,用途 能通过比较分析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区别 能归纳总结:展示机器人和人类的区别 能发展延伸: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总结智能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