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第4课时教学设计组长签字: 审核人:教学课题 1.2.1等差数列及通项公式 教案总序号教学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课时教学 侧重目标 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认识等差数列的概念 2.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含义 3.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主要任务 1.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含义;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评价任务 1.完成“问题”,评估目标1 2.完成例题,评估目标2、目标3学习方法 教师启发讲授、学生探究学习.教学用具 教材、课时教案、ppt课件.教 学 过 程教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展示目标 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认识等差数列的概念 2.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含义 3.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重难点.情景引入 问题一:亮亮原来只会100个单词,他决定从今天起每天背记15个单词,那么从今天起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增为:100、115、130….请问第4天,第10天,第30天背记的单词量是多少? 从平时学习生活中体现出的等差数列进行引入,对等差数列中的“等差”进行巩固理解,并通过问题层层深入.自主探究 猜想: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得到:a2-a1=d;a3-a2=d;a4-a3=d……进而移项可得: a2=a1+d;a3=a2+d= a1+2d;a4=a3+d= a1+3d…… 猜想:an=a1+(n-1)d? 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发现问题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 常数叫作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 表示。 显然,若数列为等差数列,那么它的递推关系为: 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得出等差数列的概念.问题解决 数列的通项公式决定了数列的每一项,也就决定了数列的全部性质,那么我们能否找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呢? 若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为 ,那么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 将上述个式子相加得到, 所以 合情推理是我们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方法;从特殊到一般到特殊。初步了解累加法,严谨的推理是数学的生命典例解析 例1 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 (1)如果,,求公差 和 ; (2)如果,,求公差 和 . 例2 证明:三数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 在两个数之间插入数,使成等差数列,则 称为与的等差中项. 称为与的等差中项 . 例3 已知等差数列 8,5,2,……. (1)求该数列的第20项 (2)试问-121 是不是该等差数列的项 如果是,指明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试说明理由. 该数列共有多少项位于区间[-200,0]内 例1通过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简单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几个基本量,之间的基本关系,知道三个可以求另外一个。 例2以例题的形式给出等差数列的一个重要性质:等差中项,可以作为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例3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综合应用课堂练习 1.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 (1)如果,求公差及。 (2)如果,求公差和。 2.等差数列中,,求公差和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发现学生错误并及时总结升华.课堂小结 (1)我们学到了哪些新的数学知识? (2)我们运用了哪些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 系统梳理整节课所学内容.课后作业 必做题:教材P13练习1.3.4 选做题:教材P13练习5 巩固深化.板书设计 等差数列的定义 2.累加法推导等差数列的通 公式 3.等差中项 4.等差数列的性质 展示课堂教学重点和例题示范,解题思路.课后教师自我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