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部别:初中 年级:七 班级: 组别:数学 主备课教师:日期:202 2 年 8 月 30日 主备课教师:一、课标要求与解读【课标要求】让同学们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课标解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加法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教材从实例出发,由实际需要引入负数,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在此基础上,依次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并配合有理数的运算。二、教学内容与分析【教材分析】(1)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2)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3)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学情分析】1.学生非常熟悉正数加正数,正数加零的情况。2.有理数的分类、数轴、绝对值的相关知识已经掌握。3.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三、核心素养:逻辑推理。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学方法:1.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2.由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认识到运算的作用,加深对运算意义的理解;3.在教学过程中,将每一个环节的要点及时归纳,并准确地表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六、教学准备:PPT七、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1.回顾旧知,启发思维展示课件上的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3)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数的绝对值大?7和4; -7和4; 7和-4; -7和-4【设计意图】回顾与本节课有关的概念和性质,为新课引入进行铺垫。2.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问题一:以刘翔的起跑点为原点,将跑道画为数轴。他在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上进行往返跑步训练连续跑了两段路,共跑了80米,问刘翔两次以后的位置在哪里?【设计意图】问题二:你能举出需要运用有理数加法的知识去解决的生活实例吗?请同学们举自己熟悉的例子:师:同学们已经有了研究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准备知识了。今天同学们有信心和我一同当回“研究生”共同研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吗?(出示课题)【设计意图】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体会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同时肯定学生的知识准备,树立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尽快参与到教学中来,进一步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二)分析问题探究新知问题三:小明在一条东西跑道上,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的位置位于原来位置的那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归纳总结:例题讲解:练习提升能力加强: 一只乌龟沿南北方向的河岸来回爬行,假定向北爬行的路程记为正数,向南爬行的路程记为负数,它爬行的过程记录如下(单位m):-8,7,-3,9,-6,-4,10. (1)乌龟最后距离出发点多远,在出发点的南边还是北边; (2) 求乌龟在整个过程中一共爬行了多远的距离.当堂五分钟训练小结:作业布置:九、板书设计略十、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