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智能出题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变量和变量赋值的含义,了解连接模块,询问积木和回答积木的使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掌握赋值变量、分支判断等脚本的编程方法,熟练使用连接积木完成不同类型数据的连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整理思维导图分析编程问题的良好习惯,提高模块化编程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变量赋值的含义,熟悉连接积木、询问回答积木的使用。教学难点:锻炼学生分析需求,根据需求整理逻辑流程图,并实现脚本编程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同学们,你们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学的怎么样?有没有信心来一场比赛呢?请两组各派一名同学来用智能出题器进行10s内的比赛。揭示主题——设计一个智能出题器设计意图或师生互动通过比赛调用学生积极性,学生在参与中更能关注到智能出题器的运行过程,为分析任务需求做准备二、任务分析PPT展示本节任务流程设计意图或师生互动将任务按照逻辑顺序列出,初步引导学生整理思路。三、准备工作1、准备工作PPT展示任务,学生上传角色和设置背景,学生自主完成。2、实现互动出题 —— 键盘回答| |询问并等待 回答积木学生练习:显示询问“5+4=?”3、文字朗读由于微机室环境和设备问题,说明暂时不使用文字朗读的情况。设计意图或师生互动学生通过实例练习询问积木的使用四、知识探究1、建立变量。PPT展示,需要建立几个变量?提示:加法运算需要什么哪些元素学生根据提示自主创建完成4个变量并命名。设计意图或师生互动通过提示,引导学生思考建立变量的作用和意义。2、变量赋值出提前给谁赋值:总数和正确数出题过程中给谁赋值:加数A:在1~100之间取随机数加数B:在1~100之间取随机数总数:每出一题就增加1出题后给谁赋值:回答正确数,增加1设计意图或师生互动根据提纲进行提问,问题提示的引导,让学生对程序的思路更清晰3、询问和答题连接积木的使用,教师演示既有变量,又有运算符,不是一个连接积木可以完成的。设计意图或师生互动教师需要从零开始演示加法运算提问的累加过程,学生才能真切体会到,连接的作用4、判断回答正误学生回答思路,教师展示流程图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判断程序。设计意图或师生互动通过流程图理清思路5、学生完善代码提出流程图需求,学生完善代码,实现整个智能出题器的过程。五、分享与总结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检验成果。总结,加法算式由两个加数、加号“+”,等号“=”组成,在要询问的问题里,既有变量,又有运算法,要通过 连接积木组合起来,需要组合的多,就要多用几个“连接”积木。作业布置将脚本改一改,实现被减数和减数是100以内的非自然数减法运算。课后反思本节涉及到变量取随机数显示出来,判断变量在循环中递增进行赋值的过程,学生需要理清变量在哪一环节进行递增,程序代码逻辑逐渐变得复杂。所以本节课将列表转化为逻辑流程图的方式,前后逻辑关系更加明了,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高效的编程习惯。板书设计智能出题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