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圆锥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P30~31例1,完成教科书P34“练习六”中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学情分析圆锥的认识是在学生学完圆柱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小学教材中安排的最后一个立体图形,学生已经掌握了认识事物特征的方法,能够自主进行学习,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对于物体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感官去了解,新旧知识间是有一定联系的,例如圆锥的高的测量可以通过回忆圆柱的高的测量方法,这样就可以去测量圆锥的高。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圆锥的高教法与学法教法 质疑引导,动手演示。学法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做好的圆锥,学生准备一张直角三角形硬纸,一个圆锥形物体。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有一天,一个圆柱在街上散步碰上了一个酷似自己的尖尖的物体,这个物体看到圆柱,从上打量到下,说“你叫什么,为什么长得圆滚滚的?”“我叫圆柱,同学们都认识我,他们对我非常了解,不信,你问问同学们。”同学们,你们知道圆柱的特征吗?“你是谁?”“我是圆锥,同学们一定不认识我,我影子在生活中可是随处可见,你们快来找找我吧!二、自主探究。1、教师出示圆锥形的实物图片。找到圆锥了吗?2、这些物体的形状就是圆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圆锥。教师板书。3、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是圆锥形的?4、那圆锥有哪些特征呢?摸一摸5、拿出你手中的圆锥,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看一看6看一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叫它底面,还有一个弯曲的面,我们称为侧面。转一转7、用学具转一转,你看到了什么?虚拟的圆锥(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说一说圆锥的顶点、高和底面圆心及底面半径。剪一剪8、用剪刀剪一剪侧面,你看到了什么形状?9、用手摸一摸圆锥的高。你摸到了吗,为什么摸不到,揭示圆锥的高的定义。测一测10、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是摸不到的。那么我们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想一想我们是怎么测量圆柱的高的?小组合作学习。(初步测量)说一说需要注意什么?11、继续测量,测出手中圆锥的高。三、分层练习1、考考你(对的打√错的打×)(1)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2)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3)圆锥从正面或侧面看,都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2、做一做指出下面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3、解决问题 下面图形以红色线为轴快速旋转后会形成什么图形?连一连。4、将下面图形分类,说说每类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四、拓展延伸生活中的数学欣赏圆锥形的实物图片这些物体的圆锥形设计有什么好处?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去问一问科学老师或是查一查相关的资料。五、本节课你的学习心得是什么?六、完成作业测评。一、判一判。(对的画“√”,错的画“×”)1.圆锥只有一条高。 ( )2.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三角形。 ( )3.任意一个三角形以它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圆锥。 ( )4. 左图是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 )二、上面的图形以直线为轴快速旋转后会形成下面哪个立体图形?连一连。参考答案一、1.√ 2.× 3.× 4.×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活动中,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的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等方法,掌握了圆锥的特征、高的特点以及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关于研究立体图形,学生可能没有系统的方法,不知道该怎样去开展,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回忆研究圆柱的特征时所用的方法,再将经验迁移到圆锥特征的研究之中。这样引导,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方法的积累和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