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学科:生物 年级:初一 教师:
教学内容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有关生物的一些特征,如需要呼吸,同时学生自身对于呼吸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并不会特别留意,因为从出生开始,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所以学生虽然知道人要呼吸,但却并不会特别留意“为什么会呼吸?呼吸过程中呼吸系统会有什么作用?”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也要根据学生生活经验,选择与学生生活较贴近的事例进行引导,让学生能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以及分析资料,小组讨论等活动自主发现、总结并掌握相关概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知道呼吸系统的构成; 2、理解呼吸道如何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3、了解会厌软骨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呼吸系统的结构,了解骨和软骨等结构在呼吸道中的作用,锻炼观察能力; 2、通过分析资料“鼻腔及鼻腔粘膜结构”理解呼吸道对空气加热和加湿的作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生活中与呼吸道相关病例,了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也是有限的,并且了解如何尽量避免呼吸道相关疾病,逐步培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呼吸系统的学习,认识人体如何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在尝试用生物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时(如痰的形成和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关心自己与他人的身体健康。四、过程: 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得出呼吸道对空气如何进行处理的结论。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1、分析呼吸道各结构对空气的处理方式; 突破策略: 1、通过对比、分析图片自主总结呼吸道各结构的作用; 2、通过分析实例并结合学生自身经历了解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
主要教学环节 子教学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问题导入: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一,我们人类也需要呼吸,那什么是呼吸呢?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胎儿需要的氧气通过胎盘脐带获得,那么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自主呼吸?(同时展示婴儿出生时图片)我们在呼吸时又要注意什么?能一直用嘴巴呼吸吗? 观察图片并思考回答问题,开始思考人类怎么呼吸,如何能让吸入的空气变得更加清洁。 通过复习人的胎儿发育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人为什么要呼吸,呼吸通过什么结构、什么系统进行。
呼吸系统的构成 展示呼吸系统结构图片,让学生进行回答,指出呼吸系统的主要结构。教师说明呼吸系统是由两部分构成:呼吸道和肺。 观察图片,说出呼吸系统的主要结构。 通过图片,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呼吸系统有些什么器官,这些器官可能有些什么作用。
呼吸道的作用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1页到42页资料。 1、阅读课本41页到42页资料。 通过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呼吸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为接下来的问题作准备。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呼吸道顾名思义是呼吸的通道,那么呼吸道有哪些结构能保证气体能畅通无阻地进入我们的肺,进行气体交换? 2、(1)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结合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说明喉骨和气管的软骨以及鼻腔、气管、支气管上的黏液对空气顺畅通过呼吸道的作用。 通过分析骨和软骨在气体通过呼吸道的作用,起到一定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作用。
(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 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呼吸道可以让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和清洁。 (2)学生通过分析资料,说出呼吸道还可以让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和清洁。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呼吸道各器官的结构说明为什么还具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空气的作用。 让学生了解呼吸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生理活动,但其中还包含着各种意义,进一步说明人体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
(3)呼吸道对空气具有一定处理的作用,但这些作用是万能的吗?能完全避免空气中过的有害物质吗?比如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甲醛)、PM2.5微粒等等。如果不能彻底避免应利用什么方式减轻影响? (4)结合课本及自己生活中经历过的事例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并非彻底的,对于太过细微或者过于密集的异物难以彻底处理,由此会引起各种疾病。 通过资料与自身经历的结合,帮助学生了解所学的知识如何应用在生活中。
(4)指导学生认识痰的形成,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我们生活中是否见过类似现象? (4)学生思考并尝试归纳出痰的形成过程,并了解痰的危害,结合生活中所见所闻,说明生活中的一些陋习应如何避免。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5)举例子,展示北欧人和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的鼻子形状,让学生说出其不同以及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5)观察图片,说出不同之处,理解环境对人类进化的影响。 通过分析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会厌软骨的作用 让学生做一个吞咽的动作,同时让学生尝试能否在吞咽的同时呼吸?之后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会厌软骨在我们进行吞咽时的作用。提醒学生在吃饭时不要说笑。 学生尝试吞咽的同时呼吸,看是否能进行?在观察图片后理解会厌软骨对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的重要作用。 通过亲身体验吞咽与会厌软骨的作用,理解生活中一些规矩的原因。
小结 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 梳理本课主要内容。 加深对本课内容的了解。
反馈练习。 展示反馈题目,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学生完成反馈练习。 检测掌握情况。
练习与作业设计思路 练习反馈在堂上完成,不设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呼吸系统的组成1、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2、肺二、呼吸道作用1、使气体顺畅通过2、使气体温暖、湿润和清洁3、会厌软骨
教学反思: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这一课已经讲过不少次数了,但每一次面对新的学生时,都需要对已有的教学设计作出修改,以更适合每一届、每一班学生的特点。当然,由于个人能力原因,尽管课前已经充分备课,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许多值得我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本节知识是第三章的第一节,对呼吸系统做了一个简单的整体介绍。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对系统有了一定的概念,因此本节的学习主要从“结构决定功能”这个角度,通过课本内的资料再结合学生生活中的经历,让学生在对呼吸道的整体认识基础上,对呼吸道每个器官及相对应功能进行学习。
本课中提供的资料量比较多,可以让学生联系到生活中很多方面的内容,但相对应的,由于信息量比较大,所以也存在比较难在短时间里完全理解的情况,从而导致对“讨论”问题显得比较难。所以在引导学生阅读和回答问题时,我也多注重把这节课中主要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如鼻涕和痰的产生、鼻毛的作用、如何避免空气中异物进入呼吸道、吃东西为什么会呛到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也让学生很有兴趣,各自提出自己的见解。另外在讲吞咽与呼吸的关系时,我还让学生亲身实践一下,在吞咽的过程中尝试能否呼吸,从而让给学生认识到会厌软骨的作用,同时也更容易理解为什么生活中我们常说吃饭时不要说笑的原因了。
在这次教学中虽然有一些亮点,帮助学生更好学习和理解,但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的存在,例如对学生学情的分析还不够深入,教师对某些知识点的讲述要做一定的补充;某些涉及图片的问题,学生在回答时可以让其上讲台,指示图片上相关结构,避免指向性不够明确,其他学生看不清楚,影响学习效率。最后,在进行小结时,让一两位同学进行总结,其他同学作补充,效果可能会更好,更能看出学生的掌握程度,当然这需要对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要更合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