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上册2.4绝对值与相反数教学设计(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2.4绝对值与相反数教学设计(教案)

资源简介

《绝对值与相反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的第四节课《绝对值与相反数》,主要介绍了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学生在学习这一章之前已经学过了有理数的概念和比较大小的方法,对于正数、负数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a) 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并能正确计算绝对值;
b) 理解相反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计算相反数;
c) 掌握绝对值与相反数的基本运算法则。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a)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c)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 教学重点:
a) 绝对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b) 相反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c) 绝对值与相反数的基本运算法则。
2. 教学难点:
a) 帮助学生理解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概念;
b)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绝对值与相反数的运算法则。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和比较大小的方法,对于正数、负数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对于运算法则也可能存在一些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1、引入问题: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绝对值和相反数吗?可以举例说明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回忆相关知识。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梳理思路,可以请几个学生上台回答问题,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
第二环节:概念讲解与示范
1、绝对值的概念讲解:教师向学生解释绝对值的概念,可以使用图形或实际物体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一把尺子,将其放在黑板上,然后指着一个点A,解释绝对值是从该点到0的距离,用两个竖线表示,例如|-3|=3。
2、相反数的概念讲解:教师向学生解释相反数的概念,可以使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手上有3块钱,你的朋友欠你3块钱,那么你们两个人手上的钱总共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两个数的和为0,它们互为相反数,例如3和-3互为相反数。
3、通过示例计算绝对值和相反数,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具体的数值,例如|-5|=5,-7的相反数为7,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第三环节:练习与巩固
1、学生个体练习:教师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巩固绝对值和相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一些练习题,例如计算|-8|,-3的相反数等,学生可以在纸上计算并写下答案。
2、学生小组合作练习:教师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由2-3名学生组成,互相出题。出题者给出一个数,回答者需要计算出该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并写下答案。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和交流,帮助彼此理解和巩固知识。
第四环节:拓展与应用
1、引导学生思考绝对值和相反数的实际应用场景,例如温度计、海拔高度等。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如果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5摄氏度,那么实际温度是多少摄氏度?”引导学生运用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来解决问题。
2、学生个体或小组完成拓展练习题,提升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拓展练习题,例如计算海拔高度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等,学生可以在纸上计算并写下答案。
第五环节:总结与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绝对值是什么?相反数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运算法则?”引导学生回答并梳理出关键点。
2、学生逐步归纳并记录在板书上,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总结出关键概念和运算法则,例如绝对值的表示方式,相反数的定义和运算法则,以及相关的例子。
六、板书设计:
绝对值与相反数
绝对值:|-3|=3
相反数:3和-3互为相反数
运算法则:|-a|=a,a+(-a)=0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并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法则。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例、练习和拓展应用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动力。同时,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