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2.2消化和吸收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2.2消化和吸收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
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 探究式教学是当今生物学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探究式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是确定证据收集的方向,如何在不止一个的合理解释面前做出判断。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探究活动的相关内容,所以本课可以让学生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小组之间的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探究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学生通过实验得出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能力:学生通过对演示的模仿,获得相应的实验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生得出食物在口腔中有一定的变化的结论。2.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探究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难点 1.不同的证据对应不同的结论的筛选。2.实验中的唾液的采集。
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 恒温器1个,试管3个/组,大烧杯1个/组,小烧杯1个/组,碘液,馒头,凉开水,刀片,实验报告
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与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宗旨与意图
一、兴趣引导
二、切入主题
1.提出问题
2.制定计划
(小组活动)
3.设计对照组
4.实施计划
5.讨论
6.分析结果
7.得出结论
8.讨论题
与同学们交流这项探究的过程、结果和结论。9.科学实验证明:蛋白质、脂肪在口腔中不能被消化,只有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转变成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细嚼馒头有甜味。麦芽糖还需要进一步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口腔只具有初步消化淀粉的作用。 问题引领,情境导入分组实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展示才能知识拓展升华 提出问题:将一小块小馒头放入口中馒馒细嚼,过一会儿,会有什么感觉?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变化?指导学生为3支试管编号1号:馒头碎未 2毫升唾液2号:馒头碎未 2毫升水3号:馒头块 2毫升唾液指导检查学生探究实验的实施情况,强调符合单一变量原则组织学生将3个试管放入37 ℃的温水中5分钟后各滴加碘液确定实验中的结论水浴时讨论 ①慢头块多大为最好
②怎样才能尽快地获得较多的纯净唾液
③实验装置在37 ℃的温水中多长时间最适宜你的结论与其他同学的一样吗?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既然牙齿这么重要我们怎样进行保健?提问:麦芽糖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吗?指导学生找到答题依据 将一小块儿馒头放入口中,细嚼。描述感觉,尝试提出问题1.取材料
把新鲜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3块
2.漱口
3.含消毒棉絮一块
4.1分钟后取唾液讨论设计对照实验学生将3个试管放入37 ℃的温水中5分钟后各滴加碘液确定实验中的结论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几号试管内的淀粉发生变化
你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不一样,与同学一起分析原因
了解消化还需继续进行,对于下一节课的学习产生愿望。自主回答问题 从学生的感性入手,引出本课题贯彻课改理念、倡导探究学习学习证据的收集观察训练 学会表达、交流 评价的训练 设置疑问
课堂练习 导航
课堂小结 鼓励表扬实验好的小组和同学,并给予评价。
三、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运用实验和演示课件两种方法来加深学生对淀粉消化的认识和理解。首先,我对课本将原有的实验进行了改进,用4只试管实验,滴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让学生自己得出:淀粉只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才能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唾液的重要性。又证明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使馒头中更多的淀粉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物理性消化对化学性消化的促进作用,理解了吃饭时细嚼慢咽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