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信息系统的优势与局限性》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探究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信息意识)。(2)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简要阐述信息系统的优势与局限性(信息意识)。(3)通过了解信息系统的优势与局限性,增强辩证看待信息社会中一些事物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计算思维)。【学情分析】该阶段学生已经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具有小组合作意识,所以能够在适当的提示和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该阶段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事物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能够较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探究问题解决方案,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头脑风暴,并且汇总小组的问题解决方案。该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表现欲,愿意公开展示创造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成果。【教学重点】了解信息系统的优势与局限性。【教学难点】通过对生活中应用实例的分析,理解信息系统的优势与局限性。【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体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使用演示课件、案例等多种资源。【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具体案例。将学生分组: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5个人一组,分为8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平时在家都干些什么呢?” (2)教师得出普遍回答:玩手机。并由此给出进一步的思考问题: A.你一般会用手机做些什么? B.与传统手机相比,你认为智能手机的哪些功能对你或者对你的家人有很大的影响 这些影响是好的还是坏的呢? C.智能手机的哪些功能上你感受到了它的智能 哪些功能让你感觉还有待提升呢? 教师:给大家一分钟的考虑时间,相信我们学完本讲你会对自己现在的想法有所改变。那么接下里就进入我们本讲《信息系统的优势与局限性》,主要是两部内容,首先来看一下学习目标,学完本讲我们需要具备这些能力。 学生回答:“学习”“做运动”“打游戏”“吃零食”“葛优躺”“玩手机”。 学生认真听讲,主动思考,并作出积极反馈。 通过身边小事导入,并选取俏皮可爱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前对整体要求有大致了解。 通过让学生思考与自身职业生涯相关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讲解做铺垫。体验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放映课件探究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分为8组)进行探究,并选出代表,讨论结束后进行作答。 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给学生做出及时必要的指导。 讨论结束,使用电子抽签随机抽取4组,邀请被选中的4组代表依次进行作答。 教师对作答小组及个人做出积极性评价,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带领全体学生稍作总结。 学生认真听讲并观看探究内容与讨论要求。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出汇报代表。 被选中的小组代表依次对本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认真听讲,如有疑问,在小组汇报完之后可主动提出。 学生认真听教师总结,并作出积极反馈。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归纳总结与交流的能,遵循新课改中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要求。走进情境思政渗透 教师为学生普及2017年党的十九大关于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的有关讲话。 教师:“近年来,信息系统在关注以人为本、信息共享、关注知识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然后对信息系统中以人为本的相关概念与表现做简要说明。 为学生呈现思考内容: 设想一下,你希望将来从事哪一个行业的工作 当前,该行业的信息系统你接触过吗 有哪些功能 其信息系统未来会具备哪些智能化的功能? 教师: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呈现给大家的问题,同样在我们学完本节课之后,你再来思考这个问题,看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学生认真听讲,仔细思考,并对老师的讲解做出积极反馈。 通过十九大讲话在课堂中渗透思政内容,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并引起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 通过思考问题引出后续内容,循序渐进,遵循处于发展中的学生发展规律。自主学习预备新知 教师口述布置任务: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观看学生机中资料本讲第一部分,并总结出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教师在学生自行观看学生机期间巡回观察,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督促。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自行观看学生机中相关部分,并对问题做出汇总。 通过自行观看学生机中上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符合新课改中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师生互动获取新知(情景二) 自主学习时间到,教师随机抽取一位学生来回答问题: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并对回答学生做出积极评价。 教师在被提问学生回答的结果基础之上,带领全体学生共同学习该部分内容,讲解完每条发展趋势之后都伴随着具体案例,并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对该部分内容做出总结:当前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成就以及跨领域应用的理念,正引领信息系统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物联网成为采集数据的重要源头。--无人驾驶。 大数据内容成为战略性资源。--淘宝。 深度结合云计算。--云教育。 人工智能是重点方向。--自动翻译系统。 跨领域运用与学科交叉。--智慧城市。 被提问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其他同学仔细听讲,如有疑问,可在被提问学生回答之后主动提出。 (2)在教师的带领下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本部分内容,必要时可做笔记,并对教师做出积极反馈。 (1)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与口头阐述能力。 (2)通过具体实例对抽象内容做讲解,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并有助于学生记忆。(学习目标一)自主学习预备新知(情境三) 教师为学生呈现具体情境三--智能定位系统,并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利与弊。 教师口述布置任务: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观看学生机中本讲第二部分,并总结出信息系统的优势与局限性。 教师在学生自行观看学生机期间巡回观察,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督促。 学生认真思考。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自行观看学生机相关部分,并对问题做出汇总。 通过自行观看学生机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符合新课改中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通过具体情境分析定位系统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学习目标三)师生互动获取新知 自主学习时间到,教师随机抽取一位学生来回答问题:信息系统的优势与局限性。并对回答学生做出积极评价。 教师在被提问学生回答的结果基础之上,带领全体学生共同学习该部分内容,讲解完每条优势与局限性之后都伴随着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对该部分内容做出总结: 系统致力于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但其精确度、准确度还与系统能否获取及处理完备的信息有关。 信息系统的很多工作是基于设备而自动运转的,因此可以避免一些人工干预,但也会降低人对系统的可控性。 信息系统重视人的需求,因此使用方式越来越友好,但无法满足所有个体的需求。 D.更大范国的信息共享,同时又带来个人(局部)权益保护不足的问题。 E.降低传统业务系统中的风险,同时也带来新的安全问题。 (1)被提问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其他同学仔细听讲,如有疑问,可在被提问学生回答之后主动提出。 (2)在教师的带领下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本部分内容,必要时可做笔记,并对教师做出积极反馈。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归纳总结与交流的能,遵循新课改中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要求。 (2)通过具体实例对抽象内容做讲解,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并有助于学生记忆。(学习目标二)总结提升再确所学 教师通过简要板书带领全班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做总结。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回顾本将内容。 再次明确本讲重难点,加深学生对本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通过课件呈现作业:通过搜索资料回答本节课中的思考问题,并对结果做归纳总结,表明自己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完成之后通过指定平台提交) 学生记录作业要求,课下认真完成,并通过指定平台提交。 课后作业不仅局限于知识,而是引发学生对今后道路得思考,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具体情境,再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板书设计】2.3信息系统的优势与局限性2.3.1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5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跨领域与学科交叉2.3.2优势与局限性(5条):(1)解决方案(√)精确度、准确度(×)(2)避免人工干预(√)人对系统的可控性(×)(3)友好(√)满足所有个体需求(×)(4)更大范围信息共享(√)权益保护问题(×)(5)降低传统风险(√)安全问题(×)【教学反思】今天我已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的重点、难点均已讲到。本课时内容讲解采用多媒体演示-具体案例引导同学们对信息系统优势与局限性的理解。难点在于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简要阐述信息系统的优势与局限性。不足之处在于,虽然课件中已采用较多图片,但文字性信息还是过多,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惫,还应该在此基础上简化文字性信息,多用图片、视频等来学生喜欢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