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总量与分量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总量与分量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总量与分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体会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量和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感知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感知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分类研究
1.(出示学习材料)根据表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生说)
对呀,从图中我们可以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PPT逐个呈现问题)
2.在以前的学习中,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一个一个研究过了,如果今天这节课我们想分类研究,你觉得可以怎么分类呢?
预设生1:①②④一类,③⑤一类
追问:为什么这样分?
生可能:都用加法计算、减法计算。
预设生2:其他分类方法
追问:说说想法
师小结:是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按问题解决的方法来分类研究。
二、聚焦“加法”,抽象模型
1.先来看这三个问题,都是用“加法”解决,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生1:……求一共有几人,用加法。
预设生2:求总人数,就是把几部分合起来。
师:是呀,这里总共的人数可以看成是整体,周六儿童和成人的人数就是部分。那么这里的整体和部分又是什么呢?
生可能:儿童总人数是整体,周六的儿童人数是部分,周日的儿童人数是部分;总人数是整体,周六的人数是部分,周日的人数是部分。
2.理清了整体和部分,(任务)那么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请你画一画,写一写,表示出来。
(1)整体呈现学生作品
(2)交流:
①这些表示方法,有没有看明白?
若没明白,让生来介绍一下
②找找它们又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说
具体说说
③这种方法只用一个图,能表示这三个问题吗?
生可能1:行,都是两部分合起来。
生可能2:不行,看不出里面的部分具体是什么了
生可能3:……
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请这种方法的主人来解释一下。
生4说
师小结:看来,用这一幅图就可以表示出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个整体表示的大小叫做总量,里面的部分就是分量,我们能否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总量=分量+分量
三、丰富情境,变式拓展
1.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还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它们能用“总量=分量+分量”来解决吗?
生独立思考,2人说(一种意见认为都行,一种意见认为有些不行)
认为都行的举手,认为……的举手(了解全班学生的认知)
看来第一个意见比较统一,先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可能:岸上的数量和新来的数量师分量,原来的数量的总量,总量=分量+分量。
图2呢?
生可能1:一班的数量是分量,多得的数量是分量,二班的数量是总量。
生可能2:一班的数量是分量,二班的数量是分量,总数是总量。
你们认同哪一个?说说理由。
在图中指出这两个分量。
图3呢?
生可能1:用减法计算的
师引导:和前面的问题一样吗?
生:求分量,用总量—分量=分量。
师小结:通过思辨,我们发现这些问题情境不同、数量不同,但都是讲总量与分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这个关系式既可以解决加法问题,也能解决减法问题。
2.接下来,请你像这样编一个用这个关系来解决的问题,可以写一写或画一画。
(1)呈现学生作品
(2)反馈:
①我们自己编的题能用这个关系来解决吗?
这个不行,说说理由
②介绍一下总量和分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