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测量”整理复习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整理复习。教学目标:1.梳理本单元知识内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分层次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在练习中及时查漏补缺。3.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陈老师,今天我们要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测量进行整理与复习,下面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数学课。上个周末我和儿子翔翔一起去参观的动物园,他收集了一些动物的数据信息,给他们制作了身份卡,有可爱的国宝大熊猫,海洋霸主虎鲸,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但是粗心的翔翔把所有的单位都丢了,你能帮他补上合适的单位,把动物身份卡补全吗?屏幕前的同学请你也想一想,填一填,开始……同学们你填完了吗?一起来看一看答案。你填对了吗?我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这些动物都不是生活在你身边的,有的你甚至从来都没见过,你们都是怎么想的?生1(可儿):我在动物园里见过熊猫和虎鲸,感觉熊猫和我差不多高,但比我要胖很多,所以我觉得15分米和100千克比较合适。熊猫整天都在吃,但是如果吃20吨竹子的话,都远远超过熊猫自己的体重了,不可能,所以每天吃20千克。蜂鸟我在百科书上看到过,它比我们的手还要小很多,所以就填了毫米和克。师:可儿在生活中特别善于观察,还始终记得自己的身高、体重、手的大小等等身上的尺子。真棒,晓晓说。生2(晓晓): 虎鲸的体长我差点填错了,虎鲸是海洋霸主,一定又大又凶猛,我想都没想就填了个千米,但是后来我想8千米有多长?我知道解放碑长约26米,8000米大约有300个解放碑重叠起来那么长,虎鲸要是这么长,哪个海洋馆里也装不下,后来我就把体长改成8米了。师:晓晓分享了她的思考过程,她在阅读时抓住关键信息,从而缩小选择的范围,同时还用熟悉的解放碑的高度来帮助判断筛选,特别会思考,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或者困惑吗?生3(小宇):我想请教一下大家,虎鲸最快一小时能有55( ),这个问题该怎么想呢?师:谁能帮小宇解决这个问题?生1(可儿):我先说我的想法,我排除了米,如果1小时有55米,55米离50米很近,和一个游泳池差不多长,1小时等于60分,就是我们上一节课再加两个课间,这么长时间虎鲸才从游泳池的这头游到那头也太慢了。题目说的是最快1小时有多远,所以排出了米,而是千米。生2(晓晓):我是这样想的,虎鲸游得最快时就是它追捕猎物的时候,肯定会比猎物们游得都要快,1小时游55千米,差不多像公交车那么快,我觉得挺合适的。师:同学们思考问题的角度真多。还有其他问题吗?生3(小宇):我也有疑问。蜂鸟每年迁徙往返飞行5000千米,这个数太大了,太难想象了。生1(可儿):我有个办法帮助你,你看飞机一小时大约能850千米,飞6个小时就是5000千米了,从重庆到沈阳飞机大概飞三个小时,所以5000千米相当于从重庆到沈阳一个来回。师:我特别佩服可儿,用他坐飞机的经验就帮助我们想象一个超级长的距离。刚才大家都能够在互相提问回答中进行学习,真棒。我们发现无论是一个游泳池的长度,还是一节课的时间,或者公交车一小时行的路程,或者飞机一小时飞的距离,实际上同学们都是在用自己特别熟悉的、印象深刻的数量做标准去衡量、去估计我们陌生的数量,看来这真的是一个特别有用的方法。同学们还有其他想分享的吗?生2(晓晓)::我想说说我的错误,虎鲸的牙齿长,因为上面一题刚刚填的体重,我还以为是要问重多少就填了千克。校对答案后我才看到问的是牙齿长多少。师:小东发现自己答案填错了,立刻去思考错在什么地方,真的特别善于反思。的确长和重一字之差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数量了,看来审题真的是特别重要呀。生3(小宇)::我对答案没有疑问,但是我在填蜂鸟体长的单位时想到一个新问题,有没有比毫米更小的单位呢?师:我真的要为小宇的问题点赞,有没有比毫米更小的单位呢?或者反过来有没有比千米更大的单位呢?我们又为什么要创造这些单位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继续去思考去探究。师:在刚才的活动中,同学们用到了各种大小不同的单位,我们发现动物身份卡上的数加上了这些单位,我们对这些数量的大小就特别清楚了,这么多的单位放在这儿,这么看着特别的乱,我先把重复的给去掉,剩下的这些单位同学们你能不能给他们重新分类,排一排?屏幕前的同学请你也来分一分,排一排,开始……分完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生1(可儿)::我把这些单位分成了两类,一类是量长度的,有米、厘米、毫米、分米、千米,另一类是称质量的,包括千克、克、吨、千克。生2(晓晓):我同意你的分类,但是每一类里面还是有点乱,我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的。生3(小宇):我和萱萱的想法是一样的,就是我不想写太多字,都用的字母,对吗?我把千米往边上移了移,这样能看出不同的进率。师:同学们交流的真好,大家在互相交流和补充中把我们学过的所有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全部都分类有序的排在这里了。像这样我们把学过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能让我们的学习格外的高效。同学们,我这里还有两张动物身份卡,你能根据屏幕中所给的数据信息猜出它们是什么动物吗?屏幕前的同学请你和身边的家人或者小伙伴们也说说你的猜测……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生1(可儿):我猜动物A应该是大象,你看它的体长有3米多,体重2400千克,比2吨还要重,还有接近1米长的牙齿,所以我猜应该是大象。生2(晓晓):是大象吗?但是它还会潜水到海面以下70米,我猜是海里的一种动物,长得像大象,会不会是海象。师:同学们的分析特别的有道理,大家猜的对不对?请看答案。果然是海象,你们太棒了。再来看动物B有想法了吗?生3(小宇):动物B感觉像松鼠,身体长120毫米等于12厘米,差不多是我的一拃长,体重130克,和一个小的苹果差不多重,能跳1800毫米等于180厘米,接近2米了,看上去松鼠挺符合的。师:你一下子就想到了松鼠,这个感觉相当不错。的确动物B的体型和松鼠差不多,我们再来看一看他眼睛的数据,16毫米应该是1厘米6毫米,差不多,接近一个1分硬币的大小了。我们再来联系他12厘米长的身子去比较一下,你会发现这个动物二的眼睛真的是大得格外的突出,究竟是谁?请看答案。眼镜猴,大大的眼睛真的就像戴了一副眼镜一样,同学们,你猜对了吗?同学们,刚才在猜动物的过程中,大家都能够在不同的单位之间自觉的进行换算,还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灵活的估计,让这些数据变得更加好想象。今天我们结合给动物做身份卡的活动,把学过的所有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进行了整理和复习。同学们回顾一下你有哪些收获?生1(可儿):我觉得长度质量都很重要,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就能大概知道动物的体型了。生2(晓晓):用身体上的尺子或熟悉的事物做标准,能帮助我们想问题。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这还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思考,明明长度和质量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数学书里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在一个单元里?生3(小宇): 我觉得他们有个共同的地方,就是都有单位,一个是量长度的大小,一个是量质量的大小,都是用单位去量大小。师:没错,在测量里边单位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对三单元的测量进行了整理与复习,课后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感兴趣的动物去收集一下他们的数据,给他们也制作一张身份卡。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1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